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分娩过程中的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多次阴道检查、产后胎盘胎膜残留;宫腔手术操作中的手术消毒不严格、术后过早性生活、操作中细菌侵入;性生活方面的不洁性生活、多个性伴侣;邻近器官炎症的蔓延,如阴道炎、宫颈炎的蔓延;还有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阴道黏膜变薄、pH值改变,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等因素。
一、产后感染
1.分娩过程相关因素
胎膜早破:当胎膜早破时间超过12小时,细菌容易从阴道上行感染宫腔,增加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胎膜早破≥12小时的产妇,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胎膜早破时间较短的产妇。
产程延长:产程延长会使产妇身体抵抗力下降,且宫腔操作机会相对增多,细菌更容易侵入子宫内膜。长时间的产程会让产妇疲劳,局部防御机制减弱,从而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
多次阴道检查:在分娩过程中,频繁的阴道检查会破坏阴道的正常菌群平衡,使得细菌有更多机会进入宫腔引发感染。每进行一次阴道检查,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风险可能就会有所增加。
2.产后身体状况
胎盘、胎膜残留:如果产后胎盘、胎膜残留于宫腔内,会成为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导致子宫内膜持续受到感染。残留的胎盘组织会刺激子宫内膜,并且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进而引发炎症反应。
二、宫腔手术操作感染
1.人工流产术
手术消毒不严格:如果手术器械、手术环境等消毒不彻底,细菌就会在手术过程中进入宫腔,引起子宫内膜感染。例如,一些不正规的小诊所,手术消毒措施不到位,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较高。
术后过早性生活: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内膜需要一定时间修复,过早进行性生活会将外界细菌带入宫腔,引发感染。一般建议人工流产术后一个月内禁止性生活,过早性生活会打破宫腔内的无菌环境,增加感染风险。
2.宫腔粘连分离术、宫腔镜检查等
操作过程中细菌侵入:这些宫腔手术操作会对子宫内膜造成一定损伤,若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细菌就容易通过损伤处侵入子宫内膜引发炎症。比如宫腔镜检查时,虽然是微创操作,但如果器械消毒不彻底或操作过程中污染,也可能导致子宫内膜感染。
三、性生活因素
1.不洁性生活
性生活卫生不良:性生活时不注意卫生,如男方生殖器不清洁等,容易将细菌带入阴道,进而上行感染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炎。女性阴道内存在一定的菌群平衡,不洁性生活会破坏这种平衡,使有害细菌大量繁殖并侵入子宫内膜。
多个性伴侣:多个性伴侣会增加感染性传播疾病的风险,而一些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可引起子宫内膜炎症。例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蔓延至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四、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1.阴道炎蔓延
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等:当阴道发生炎症时,细菌可通过宫颈管上行感染子宫内膜。例如,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内的加德纳菌等病原菌,可沿宫颈黏膜上行侵入子宫内膜,引起子宫内膜的炎症反应。炎症会使阴道内环境改变,菌群失调,病原体容易向宫腔扩散。
2.宫颈炎蔓延
宫颈炎症未及时治疗:宫颈炎症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炎症可向子宫内膜蔓延。宫颈管内的炎症病灶中的细菌会逐渐侵犯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炎。例如,慢性宫颈炎患者,炎症长期存在,病原体可能会逐步累及子宫内膜,引发子宫内膜的炎症病变。
五、其他因素
1.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
阴道黏膜变薄: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萎缩,局部抵抗力下降,细菌容易侵入并感染子宫内膜。阴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减弱,使得外界细菌更容易突破阴道屏障进入宫腔,从而增加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几率。
阴道pH值改变: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阴道pH值升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进而增加子宫内膜感染的风险。正常情况下阴道pH值维持在酸性环境,抑制细菌生长,绝经后阴道pH值升高,破坏了这种抑菌环境,使细菌更容易滋生并感染子宫内膜。
2.长期使用抗生素
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生素会抑制阴道内有益菌群的生长,导致耐药菌和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从而增加子宫内膜感染的机会。例如,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可能会打破阴道内原有的微生物平衡,使得一些原本不致病的细菌过度生长,引发感染并可能累及子宫内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