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从病史采集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特殊人群等方面鉴别溃疡性结肠炎与细菌性痢疾、克罗恩病等疾病,病史方面考虑年龄、生活方式、既往病史等,临床表现有症状特点区别,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粪便检查等不同,影像学检查如结肠钡剂灌肠、结肠镜等有各自表现,儿童和老年患者鉴别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病史采集与临床表现鉴别
病史方面
年龄因素:儿童溃疡性结肠炎多起病较急,可能与自身免疫发育不完善等因素相关;成人溃疡性结肠炎起病可急可缓,与肠道免疫调节等多因素有关。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需考虑遗传易感性相关疾病的可能,比如一些遗传性肠道免疫相关疾病也可能有类似溃疡性结肠炎的表现。女性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肠道病变中可能有一定特点,但溃疡性结肠炎本身无绝对性别差异的特定病史指向。
生活方式: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可能因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紊乱影响肠道状态,需与溃疡性结肠炎鉴别;有不洁饮食史的人群首先需考虑感染性肠炎,但感染性肠炎多有明确致病微生物接触史,而溃疡性结肠炎多无。
既往病史: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需警惕伴发肠道自身免疫性病变的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进行鉴别,因为这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会累及肠道,表现类似。
临床表现方面
症状特点: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隐痛,可有疼痛-便意-缓解的规律;而细菌性痢疾有急性发作史,典型表现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粪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和巨噬细胞,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克罗恩病的腹泻一般无黏液脓血,腹痛多为右下腹或脐周,可伴有腹部包块、瘘管形成等表现,肠道病变呈节段性分布。
二、实验室检查鉴别
血常规
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可有轻度贫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活动期可有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细菌性痢疾患者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多明显升高;克罗恩病患者血常规也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升高等情况,但不如细菌性痢疾显著。
粪便检查
常规检查:溃疡性结肠炎粪便镜检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常有黏液脓血,粪便病原学检查阴性;细菌性痢疾粪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和巨噬细胞,粪便可培养出痢疾杆菌;克罗恩病粪便常规可见少量白细胞,一般无脓血,粪便病原学检查阴性。
其他检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钙卫蛋白、乳铁蛋白常升高,提示肠道炎症活动;而感染性肠炎时这些指标也可升高,但可通过病原学检查区分。
三、影像学检查鉴别
结肠钡剂灌肠检查
溃疡性结肠炎可见黏膜粗乱和颗粒样改变,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铅管样;细菌性痢疾钡剂灌肠检查可见肠黏膜呈颗粒状改变,但一般不会出现肠管缩短等严重改变;克罗恩病可见肠道黏膜呈铺路石样改变,肠管呈节段性狭窄,可有瘘管形成等表现。
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
结肠镜是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镜下可见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多发性糜烂或溃疡;病理活检可见黏膜固有层有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隐窝脓肿等;而克罗恩病结肠镜下可见纵行溃疡、卵石样改变,病变呈节段性分布,病理活检可见非干酪样肉芽肿等特征性改变;细菌性痢疾结肠镜下可见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有点状出血和浅表溃疡,病理活检可见黏膜急性炎症改变。
四、特殊人群鉴别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溃疡性结肠炎在鉴别时需特别注意与感染性肠炎、肠结核等鉴别。儿童感染性肠炎多因饮食卫生等因素引起,起病急,可通过粪便病原学检查明确;肠结核在儿童中相对少见,但需与有结核接触史或结核病史的儿童溃疡性结肠炎鉴别,可通过结核菌素试验、干扰素释放试验及肠道活检等鉴别。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非必要不轻易使用有潜在不良反应的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改善肠道症状。
老年患者: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与结肠癌等鉴别。老年结肠癌也可出现腹泻、便血等表现,结肠镜及病理活检是鉴别诊断的关键,同时要考虑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检查和鉴别时需综合评估患者整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避免因基础疾病影响检查的耐受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