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震颤的检查包括一般检查、眼球震颤相关特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一般检查有视力检查(不同年龄儿童视力有正常范围,用相应视力表检查)和眼位检查(包括角膜映光法、遮盖-去遮盖试验等);眼球震颤相关特殊检查有眼震电图检查(记录眼球运动电信号分析眼球震颤特征)、视动性眼震检查(了解视动系统功能,让受检者注视移动视标记录眼震情况)、前庭功能检查(评估前庭-眼反射功能,如冷热试验);影像学检查有头部CT或MRI检查(排除颅内病变引起的眼球震颤,成人CT初步观察,MRI显示更清晰,儿童根据情况选择检查方式,必要时镇静下检查)。
1.视力检查
意义:视力是评估眼球震颤患者视觉功能的基础指标。不同年龄的儿童视力有不同的正常范围,例如3-5岁儿童正常视力约为0.5-0.6,6岁以上儿童正常视力应达到1.0左右。如果患者存在眼球震颤,视力可能会受到影响,通过视力检查可以初步了解视觉功能情况。
操作:对于儿童,可使用儿童视力表进行检查,如E字视力表(适用于5岁以上儿童)或卡通图案视力表(用于低龄儿童);对于成人,则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检查,让受检者距离视力表一定距离(通常为5米),遮盖一只眼,分别检查双眼的视力。
2.眼位检查
意义:眼位检查能明确眼球震颤患者的眼位情况,判断是正位眼还是存在偏斜等情况。例如,有些患者可能存在隐性斜视,在眼球震颤时表现出来。
操作:包括角膜映光法、遮盖-去遮盖试验等。角膜映光法是让受检者注视前方33cm处的手电筒光,观察角膜反光点的位置,正常时反光点位于角膜中央,若反光点偏离中央则提示眼位偏斜;遮盖-去遮盖试验是先遮盖一眼,观察另一眼的运动情况,然后去掉遮盖,再观察双眼的运动,以判断是否存在隐斜视等情况。
眼球震颤相关特殊检查
1.眼震电图检查(ENG)
意义:眼震电图检查是评估眼球震颤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记录眼球运动的电信号,精确分析眼球震颤的频率、振幅、节律等特征。这些特征对于明确眼球震颤的类型(如水平性、垂直性、旋转性眼球震颤等)以及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等有重要意义。
操作:受检者需要坐在仪器前,眼睛固定注视前方的目标,仪器通过放置在眼部周围的电极记录眼球运动产生的电信号,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对记录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得出眼球震颤的各项参数。检查过程中受检者需保持头部稳定,按照医生的指令进行注视动作。
2.视动性眼震检查(OKN)
意义:视动性眼震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视动系统功能。正常情况下,当注视移动的视标时会产生视动性眼震,通过该检查可以评估眼球跟随运动的能力,对于判断眼球震颤患者是否存在视动系统的异常有帮助。
操作:让受检者注视移动的视标,视标通常是黑白相间的条纹鼓等设备产生的移动条纹。仪器会记录眼球跟随视标运动时产生的眼震情况,分析眼球运动的速度、幅度等指标。不同年龄的受检者注视视标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可能需要更有趣的视标来吸引其注视。
3.前庭功能检查
意义:眼球震颤可能与前庭系统病变有关,通过前庭功能检查可以评估前庭-眼反射功能。例如,冷热试验是常用的前庭功能检查方法之一,通过改变外耳道的温度来刺激前庭感受器,观察眼球震颤的情况,从而判断前庭功能是否正常。
操作:冷热试验时,受检者仰卧,头抬高30°,使外半规管处于垂直位。然后向一侧外耳道内灌注冷水或热水,分别观察受检者眼球震颤的方向、频率等。对于儿童进行该检查时要注意安抚,避免其因不适而不配合,同时要严格控制灌注水的温度和时间,以保证检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影像学检查
1.头部CT或MRI检查
意义:头部CT或MRI检查可以帮助排除颅内病变引起的眼球震颤。例如,颅内肿瘤、脑血管病变等可能导致眼球震颤,通过头部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颅内结构是否存在异常,如是否有肿瘤占位、脑组织是否有病变等情况。
操作:对于成人,头部CT检查相对快捷,能初步观察颅骨和颅内大致结构;头部MRI检查对于软组织等的显示更为清晰,尤其是对于一些细微的病变。检查时受检者需要躺在检查仪器内,保持头部静止,按照医生的要求配合检查。对于儿童,需要根据其配合程度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必要时可能需要在镇静下进行检查,以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