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停育是妊娠早期胚胎发育停止,确诊后可选择药物流产或手术流产终止妊娠,之后要进行自身及环境生活方式等检查排查原因,再次妊娠建议间隔至少3个月并做好孕前准备,高龄女性和多次胚胎停育史女性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胚胎停育的定义
胚胎停育是指妊娠早期胚胎因某种原因所致发育停止,B超检查表现为妊娠囊内胎芽或胎儿形态不整,无胎心搏动,或表现为妊娠囊枯萎。
二、胚胎停育的处理流程
1.确诊
通过超声检查等明确胚胎停育诊断。超声下若妊娠囊平均直径≥25-30mm仍未见胎芽,或胎芽头臂长度≥7-10mm却无胎心搏动,可确诊为胚胎停育。
2.终止妊娠方式选择
药物流产:适用于妊娠≤49日,年龄一般无严格限制,但需排除药物流产禁忌证,如肾上腺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肝肾功能异常等。药物流产通过服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促使胚胎排出,相对对子宫的创伤可能较小,但存在流产不全需再次清宫的风险。
手术流产:包括负压吸引术和钳刮术等。负压吸引术适用于妊娠10周内者,钳刮术适用于妊娠10-14周者。对于有多次流产史、子宫畸形等特殊情况的女性,手术流产需谨慎评估,手术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子宫穿孔等并发症。
三、胚胎停育后的检查及原因排查
1.自身检查
染色体检查:夫妻双方都应进行染色体检查,因为胚胎停育约50%-60%与染色体异常有关,若一方或双方存在染色体异常,再次妊娠胚胎停育风险较高。对于女性,若年龄≥35岁,发生染色体异常的概率增加,更应重视染色体检查。
内分泌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六项等。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均可影响胚胎发育导致停育。性激素六项中,黄体生成素、孕酮等异常也可能导致胚胎停育。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女性,需将甲状腺功能调整至正常范围后再考虑妊娠,一般需要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调整甲状腺功能,但在备孕及妊娠早期需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指标。
免疫因素检查:如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等自身抗体检查。存在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的女性,体内的自身抗体可能攻击胎盘滋养细胞,影响胎盘血供,导致胚胎停育。对于此类女性,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进行治疗,如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但使用需严格评估风险和获益。
2.环境及生活方式排查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苯、甲醛等化学物质,或长期处于高辐射环境中,均可能增加胚胎停育风险。女性在备孕及妊娠早期应尽量避免接触这类环境因素,例如新装修的房屋建议通风散味3-6个月后再入住等。
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的女性胚胎停育风险较高。吸烟女性体内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影响胎盘血管收缩,减少胎盘血供;酗酒则可能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因此,女性备孕前应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等。
四、再次妊娠的建议
1.时间间隔
一般建议胚胎停育后至少等待3个月再考虑再次妊娠。让子宫有足够时间恢复,减少再次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年龄较大的女性,可能需要更谨慎评估,适当缩短或延长间隔时间,但总体需根据身体恢复情况及各项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2.孕前准备
再次妊娠前需进行全面的孕前检查,除上述提到的染色体、内分泌、免疫等检查外,还需检查生殖道情况,如是否存在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影响胚胎着床的疾病。若存在子宫内膜息肉,可能需要在孕前进行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等治疗。同时,要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男性也应注意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提高精子质量。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女性
年龄≥35岁的女性属于高龄产妇,胚胎停育风险相对更高。在胚胎停育后再次妊娠前,除了要更严格进行各项检查外,孕期需加强产检,增加产检频率,密切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如早期进行NT检查、中期进行唐筛或无创DNA检测、大排畸超声检查等,及时发现胎儿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2.有过多次胚胎停育史的女性
这类女性再次妊娠时,需更加系统全面地进行检查和评估。可能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免疫相关检查,如检查是否存在封闭抗体缺乏等情况,若存在封闭抗体缺乏,可能需要进行免疫治疗等。同时,在孕期要密切监护,必要时住院观察,以最大程度保障妊娠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