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微创手术术前需评估孩子状态并与家属沟通,术中包括麻醉、建立气腹、寻找处理疝囊及关闭切口,术后要进行一般、饮食、活动护理并观察并发症,新生儿有其特殊护理注意事项,涵盖各阶段的关键操作与护理要点以保障手术顺利及患儿恢复。
一、术前准备
1.孩子状态评估
对于小儿疝气微创手术,首先要评估孩子的一般状况,包括年龄、体重等基本信息。不同年龄段的小儿身体机能有所不同,比如新生儿和较大儿童在手术耐受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要检查孩子是否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等可能影响手术的情况,如果有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可能需要暂缓手术,因为感染可能增加手术风险。
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等,了解孩子的血液情况,看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异常,以确保孩子在身体状况较好的情况下接受手术。
2.家属沟通
向家属详细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大致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等。让家属了解小儿疝气微创手术是通过腹腔镜进行操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也可能存在如出血、感染、疝气复发等风险,使家属对手术有全面的认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手术过程
1.麻醉
一般会选择全身麻醉。麻醉师会根据孩子的体重等情况准确给予麻醉药物。全身麻醉可以使孩子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意识、无痛觉的状态,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建立气腹
在孩子的肚脐周围做一个小切口,通过这个切口插入腹腔镜器械。然后向腹腔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建立气腹,使腹腔膨胀,为手术操作创造空间。注入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力等参数会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等进行调整,以保证既能满足手术视野需求,又不会对孩子的呼吸等功能造成过大影响。
3.寻找疝囊
通过腹腔镜器械观察腹腔内情况,找到疝囊的位置。小儿疝气主要是腹股沟疝等情况,腹腔镜下可以清晰地看到疝囊的具体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4.处理疝囊
将疝囊进行高位结扎。这是小儿疝气微创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结扎疝囊颈部,防止腹腔内容物再次通过疝环突出。操作过程中要精准操作,避免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组织。
5.关闭切口
手术结束后,取出腹腔镜器械,排出腹腔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关闭腹部的切口,通常切口较小,使用可吸收线等进行缝合,术后切口愈合较快。
三、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术后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体温等。因为小儿术后可能出现一些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全身麻醉苏醒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
孩子术后需要去枕平卧6小时左右,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6小时后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逐渐调整体位。要保持切口的清洁干燥,定期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
2.饮食护理
术后6小时如果孩子没有恶心、呕吐等不适,可以逐渐给予少量温开水,观察无异常后可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如母乳、配方奶等,然后再根据孩子的恢复情况过渡到半流质、普食。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多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的食物,促进切口愈合和身体恢复,但要避免过于油腻、刺激性食物,防止引起孩子胃肠道不适。
3.活动护理
术后要避免孩子剧烈哭闹、剧烈活动等,因为这些情况可能增加腹压,导致疝气复发。一般建议术后1-2天内尽量让孩子安静休息,之后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要注意看护,防止其进行剧烈的肢体动作。
4.并发症观察
要密切观察孩子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如腹腔内出血、感染等情况。如果孩子出现腹痛加剧、发热等异常表现,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同时,要观察孩子有无阴囊水肿等情况,一般术后阴囊水肿是比较常见的情况,通常会逐渐消退,如果水肿持续不消退或加重,也需要及时处理。
四、特殊人群考虑(以新生儿为例)
1.新生儿特点及护理注意事项
新生儿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在疝气微创手术后,护理要更加精细。术后要特别注意保暖,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在饮食方面,要严格按照喂养要求进行,保证营养供给的同时要注意喂养的量和频率,避免过度喂养引起呕吐等情况。对于切口的观察要更加频繁,因为新生儿皮肤娇嫩,切口愈合相对较慢,要防止切口感染等情况发生。同时,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呼吸等情况,因为全身麻醉对新生儿呼吸功能可能有一定影响,要确保呼吸平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