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致病病原体感染包括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感染;尿道局部因素有尿道异物、梗阻(包茎包皮过长、尿道狭窄);机体免疫力低下与糖尿病、艾滋病及长期用免疫抑制剂等有关;不良生活方式包括饮水过少、不注意个人卫生、过度不洁性生活等,这些因素均可导致尿道炎发生。
一、致病病原体感染
(一)细菌感染
1.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尿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女性由于尿道较短且靠近肛门,大肠埃希菌容易由尿道外口逆行侵入尿道引发感染,性生活、个人卫生习惯不佳等因素会增加其感染风险,比如不注意经期卫生、同房后不及时排尿清洁等。
2.葡萄球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葡萄球菌可经血液或直接蔓延等途径感染尿道,例如糖尿病患者因自身免疫及代谢等方面的异常,相对更容易受到葡萄球菌等病原体的侵袭引发尿道炎。
(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1.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性活跃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不洁的性行为是重要的感染途径,感染后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出现尿道刺痒、尿频、尿痛等症状,且容易迁延不愈,对生殖系统等可能产生进一步影响。
(三)其他病原体感染
1.淋病奈瑟菌:可导致淋病性尿道炎,也是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后发病较急,有较多脓性分泌物排出,若不及时规范治疗,可能引发附睾炎、盆腔炎等并发症。
二、尿道局部因素
(一)尿道有异物
1.尿道内进入结石、避孕套残留、尿道内置入的导管等异物时,会破坏尿道黏膜的完整性,使尿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从而容易导致细菌等病原体定植引发尿道炎,比如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导尿管作为异物持续刺激尿道,增加了尿道炎的发生几率。
(二)尿道梗阻
1.包茎、包皮过长:男性包茎或包皮过长时,包皮内易藏污纳垢,长时间的刺激以及尿液残留等情况,会使尿道受到不良影响,增加尿道炎的发病风险,儿童时期若存在包茎、包皮过长且未及时处理,也可能为日后尿道炎的发生埋下隐患。
2.尿道狭窄:先天性尿道狭窄或因尿道损伤、炎症等导致的后天性尿道狭窄,会使尿液排出不畅,尿液在尿道内潴留,有利于细菌滋生繁殖,进而引发尿道炎,尿道狭窄患者随着病程进展,尿道炎的发生概率会逐渐增加。
三、机体免疫力低下
(一)基础疾病影响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而且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等情况也会影响尿道局部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使得尿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下降,容易反复发生尿道炎,且感染后不易痊愈,需要积极控制血糖同时治疗尿道炎。
2.艾滋病: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极度下降,容易合并各种机会性感染,包括尿道炎,病原体种类繁多且病情往往较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二)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
1.如器官移植术后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来防止排斥反应,这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使身体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增加了尿道炎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在用药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泌尿系统情况,做好预防感染的措施。
四、不良生活方式
(一)饮水过少
1.日常饮水少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尿液对尿道的冲刷作用减弱,使得细菌等病原体容易在尿道内停留、繁殖,长期如此就容易引发尿道炎,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或运动量大出汗多的时候,更应该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来维持尿道的健康。
(二)不注意个人卫生
1.女性会阴部清洁不当:女性会阴部有较多的汗腺、皮脂腺等,若不经常清洗,会导致污垢积聚,细菌容易滋生,进而通过尿道外口侵入尿道引发感染,特别是经期女性,会阴部卫生要求更高,若护理不当,尿道炎的发生几率显著升高。
2.男性不注意外生殖器清洁:男性若不及时清洗包皮、龟头等部位,包皮垢等容易堆积,也可能引起尿道感染,影响尿道的正常生理环境,增加尿道炎的发病可能性。
(三)过度不洁性生活
1.频繁的不洁性生活不仅会增加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病原体的风险,还可能损伤尿道黏膜,使尿道的防御功能降低,从而引发尿道炎,性伴侣不固定的人群相对而言面临的感染风险更高,需要保持健康适度的性生活并注意性生活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