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阑尾炎主要症状有腹痛(程度轻、多为隐痛胀痛、右下腹间歇性发作易复发,需与右侧输尿管结石、右侧附件炎等鉴别)和胃肠道症状(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可能伴随腹部压痛(右下腹麦氏点固定压痛)和全身低热,儿童症状不典型易误诊、老年人症状隐匿易被基础病掩盖、女性需与妇科疾病鉴别。
一、慢性阑尾炎的主要症状
1.腹痛
疼痛特点:慢性阑尾炎的腹痛程度一般较轻,多为隐痛或胀痛,疼痛部位多在右下腹,其疼痛具有间歇性发作的特点,有时可自行缓解,但容易反复发作。例如,部分患者可能在进食不当、过度劳累等情况下诱发腹痛发作。从解剖学角度来看,阑尾位于右下腹,当阑尾发生慢性炎症时,炎症刺激会导致神经末梢受刺激而产生疼痛感觉。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腹痛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可能表述不清,但会表现出哭闹、腹部不适等;老年人由于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腹痛可能相对不典型。
与其他疾病腹痛的鉴别:需与右侧输尿管结石、右侧附件炎等疾病引起的腹痛相鉴别。右侧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腹痛多为剧烈的绞痛,可向会阴部放射,常伴有血尿等症状;右侧附件炎多见于女性,除了腹痛外,还可能伴有白带异常、月经紊乱等表现,通过超声等检查可辅助鉴别。
2.胃肠道症状
消化不良: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腹胀等消化不良的表现。这是因为阑尾的慢性炎症可能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功能。例如,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引起腹胀、食欲下降等症状。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可能本身胃肠道蠕动就相对较慢,若合并慢性阑尾炎,消化不良的症状可能更明显。对于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如慢性胃炎患者,慢性阑尾炎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可能会被掩盖或加重,需要仔细鉴别。
恶心、呕吐:部分慢性阑尾炎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但一般程度较轻。当炎症刺激胃肠道时,可引起胃肠道的反射性反应,导致恶心、呕吐。儿童由于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在慢性阑尾炎时更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需要密切关注其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出现脱水等并发症。
二、慢性阑尾炎可能伴随的其他表现
1.腹部压痛
压痛部位:右下腹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有固定的压痛是慢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之一。即使在缓解期,按压麦氏点仍可能有轻度压痛。对于不同体型的人群,麦氏点的位置可能略有差异,但压痛的固定性是关键。例如,较瘦的人麦氏点压痛可能更明显,而肥胖患者由于腹部脂肪厚,压痛可能不典型,但通过仔细触摸仍可发现右下腹有压痛区域。
2.全身表现
低热:部分慢性阑尾炎患者可能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左右。这是由于炎症反应导致的机体轻度发热。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低热可能持续时间较长或症状不典型;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在慢性阑尾炎时可能更容易出现体温波动,但一般低热程度相对较轻。
三、特殊人群慢性阑尾炎症状特点
1.儿童
症状不典型:儿童患慢性阑尾炎时,腹痛部位往往不固定,可能表述不清,容易被误诊。他们可能更多表现为哭闹、拒按腹部等。由于儿童不能准确描述疼痛性质和部位,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儿童的一般状况,如是否有发热、呕吐等伴随症状。同时,儿童的胃肠道功能更易受影响,消化不良、呕吐等症状可能更为突出,且儿童的病情变化较快,一旦怀疑有慢性阑尾炎,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腹部超声等,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2.老年人
症状隐匿: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慢性阑尾炎的腹痛可能不明显,常表现为腹部不适、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此外,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可能掩盖慢性阑尾炎的症状,增加诊断难度。因此,对于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腹部不适、食欲改变等情况,应警惕慢性阑尾炎的可能,及时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腹部CT等,以明确诊断。
3.女性
与妇科疾病的关系:女性慢性阑尾炎需要与右侧附件炎、宫外孕等妇科疾病相鉴别。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慢性阑尾炎的症状可能会受到影响。例如,妊娠期女性随着子宫增大,阑尾的位置可能发生改变,腹痛部位可能不典型,诊断相对困难。此时需要结合妇科检查、超声等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判断,以避免误诊误治,确保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