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的病因包括病原体感染和非感染性因素。病原体感染有细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球菌感染;非感染性因素有化学物质刺激(清洁剂、护理液、避孕套、润滑剂等)、机械性损伤(导尿、性生活等)、全身性疾病影响(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尿道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女性由于尿道短而宽,且靠近肛门,大肠埃希菌容易从肛门周围侵入尿道引发感染。性生活时,可能会将外阴及阴道内的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挤入尿道,从而导致感染。例如,有研究表明,在女性急性膀胱炎(常合并尿道炎)患者中,约一半以上是由大肠埃希菌引起。
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葡萄球菌也可引起尿道炎。皮肤表面的葡萄球菌可能通过直接接触尿道周围皮肤而侵入尿道,尤其是当皮肤有破损时,更容易发生感染。对于一些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葡萄球菌感染尿道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且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防御细菌的能力减弱。
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也可能导致尿道炎。通过性接触等途径,链球菌可以传播并感染尿道。在性活跃的人群中,尤其是不注意性卫生的人群,链球菌引起尿道炎的情况时有发生。
2.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
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这两种病原体常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性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性传播疾病中较为常见。青少年和年轻性活跃人群是高发群体,因为他们的性活动较为频繁,且对性卫生的重视程度可能相对较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尿道后,会引起尿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出现尿道分泌物增多、尿道瘙痒等症状。有调查显示,在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中,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率占相当大的比例。
3.淋球菌感染
淋病奈瑟菌:主要引起淋病性尿道炎,这是一种性传播疾病。通过不洁的性接触传播,男性和女性都可能感染。感染后,男性主要表现为急性尿道炎,有尿频、尿急、尿痛和脓性尿道分泌物等症状;女性感染后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部分女性可能仅有尿道不适或轻微的分泌物,但也具有传染性。在一些性混乱的地区或人群中,淋球菌感染引起的尿道炎发病率较高。
二、非感染性因素
1.化学物质刺激
清洁剂或护理液:一些女性过度使用阴道清洁剂或不恰当的护理液,可能会破坏尿道周围的正常菌群平衡,同时这些化学物质可能直接刺激尿道黏膜,导致尿道炎。例如,碱性较强的清洁剂可能改变尿道局部的pH值,使尿道黏膜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
避孕套或润滑剂:部分人对避孕套的乳胶成分过敏,或者使用某些不合适的润滑剂,可能会引起尿道的过敏反应,导致尿道炎。比如,含有香料等刺激性成分的润滑剂可能会刺激尿道黏膜,引发炎症。对于对乳胶过敏的人群,使用普通的避孕套就可能导致尿道炎症,表现为尿道瘙痒、刺痛等症状。
2.机械性损伤
导尿操作: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尿道黏膜容易受到导尿管的摩擦损伤,从而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机会,引发尿道炎。导尿过程中,如果操作不规范,或者导尿管的材质不合适,都可能加重对尿道黏膜的损伤。例如,在医院中,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尿道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性生活损伤:过于剧烈的性生活可能会造成尿道黏膜的损伤,如处女膜伞、尿道处女膜融合等解剖结构异常的女性,在性生活时更容易发生尿道黏膜损伤,进而引发尿道炎。此外,性生活时的摩擦等机械性刺激,也可能使尿道局部的防御能力下降,为病原体感染创造条件。
3.全身性疾病影响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升高,尿液中的糖分含量也相应增加,这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同时,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往往较低,白细胞的功能也受到影响,导致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减弱,容易发生尿道炎,而且一旦发生尿道炎,病情可能较为顽固,不易治愈。例如,糖尿病患者合并尿道炎时,感染更容易扩散,炎症恢复的时间可能更长。
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疾病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紊乱,机体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清除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包括尿道炎。这些患者由于基础疾病的存在,在治疗尿道炎时需要更加谨慎,因为使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对免疫系统产生进一步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