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索静脉曲张与附睾炎在症状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方法上有区别。精索静脉曲张多数无症状或有阴囊坠胀隐痛等,与解剖、血液动力学因素有关,靠体格检查、超声诊断;附睾炎急性有阴囊疼痛肿大等全身症状,慢性有隐痛坠胀等,急性多由感染蔓延,慢性多由急性迁延等,靠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超声诊断。
一、症状表现的区别
(一)精索静脉曲张
1.阴囊局部表现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部分患者可感觉阴囊坠胀、隐痛,站立、行走或劳累后加重,平卧休息后可缓解。对于成年男性,尤其是青春期后的男性,若存在长时间站立等生活方式,更容易出现此类症状。例如,一些从事需要长时间站立工作的男性,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生率相对可能较高。
可在阴囊内摸到迂曲的静脉团,像蚯蚓状。这种静脉团在站立时更为明显,平卧时可缩小或消失。
2.对生育的影响
精索静脉曲张可能影响精子的生成和质量,进而影响男性生育能力。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成年男性,若存在精索静脉曲张且出现精液质量异常等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其机制可能与精索内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睾丸局部温度升高、缺氧、pH值改变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会干扰精子的正常发育。
(二)附睾炎
1.急性附睾炎
局部症状:突然发生阴囊部位疼痛,疼痛可向腹股沟及下腹部放射。患侧阴囊迅速肿大,皮肤发红、灼热。对于各年龄段男性均可发生,但青壮年男性更为常见。比如,一些有不洁性生活史或局部卫生不佳的青壮年男性,易患急性附睾炎。查体可触及附睾肿大、触痛明显。
全身症状: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发热程度一般在38℃-40℃左右,这是因为炎症反应引起全身的应激反应。
2.慢性附睾炎
局部症状:阴囊部位隐痛、坠胀感,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及腹股沟区。患侧附睾增厚、增大,与睾丸界限尚清,可有轻度压痛。一些有急性附睾炎病史未彻底治愈的患者,容易转为慢性附睾炎,其生活方式如长期久坐、局部卫生状况等因素可能影响病情的发展。
二、发病机制的区别
(一)精索静脉曲张
1.解剖因素
精索内静脉行程长,呈直角汇入左肾静脉,回流阻力大;左肾静脉附近的精索内静脉无瓣膜,血液易倒流。这是导致精索静脉曲张的重要解剖学基础。对于男性胎儿发育过程中,若这种解剖结构发育异常,就可能增加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生风险。
2.血液动力学因素
腹膜后肿瘤、肾积水等压迫精索内静脉,可引起症状性精索静脉曲张。一些患有腹膜后肿瘤的患者,由于肿瘤压迫精索内静脉,导致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引发精索静脉曲张。
(二)附睾炎
1.急性附睾炎
感染途径:多由泌尿系统感染蔓延所致,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体经输精管逆行侵入附睾。例如,尿道炎、前列腺炎等疾病,病原体可通过输精管到达附睾引起炎症。也可经淋巴系统传播,如盆腔炎症等通过淋巴途径累及附睾。
2.慢性附睾炎
多由急性附睾炎未彻底治愈迁延而来,也可无急性炎症过程。部分患者是由于尿路梗阻,如前列腺增生等导致尿液反流进入附睾,引起慢性炎症反应。
三、诊断方法的区别
(一)精索静脉曲张
1.体格检查
一般采取站立位检查,可见患侧阴囊下垂,触诊可摸到曲张的静脉团。Valsalva试验可辅助诊断,即让患者增加腹压,观察静脉团是否更为明显。
2.超声检查
超声是诊断精索静脉曲张的重要方法。可测量精索内静脉的直径、血流速度等指标。一般认为精索内静脉直径超过2mm,伴有反流时可诊断为精索静脉曲张。对于不同年龄的男性,超声诊断的标准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青春期前男性精索内静脉直径超过1.8mm就需要引起关注。
(二)附睾炎
1.体格检查
急性附睾炎时,患侧阴囊皮肤红肿,附睾肿大、触痛明显,有时可累及睾丸,使睾丸与附睾界限不清。慢性附睾炎时,附睾增厚、增大,有轻度压痛。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急性附睾炎时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慢性附睾炎时血常规可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轻度白细胞升高。
病原学检查:对于急性附睾炎,可进行尿道分泌物、前列腺液或精液的病原学检查,以明确病原体类型,指导治疗。例如通过培养等方法检测是否有细菌感染及其药敏情况。
3.超声检查
超声可显示附睾的形态、大小及血流情况。急性附睾炎时附睾肿大,血流信号丰富;慢性附睾炎时附睾实质回声不均匀,可见纤维化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