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疝气手术后需从饮食、护理两方面进行科学照料。饮食上早期从清淡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开始,中期过渡到正常半流食、软食,后期基本恢复正常饮食且注意营养搭配;护理包括伤口要保持清洁干燥、观察愈合情况,限制剧烈活动并适当休息活动,监测体温及观察全身情况,婴幼儿和较大儿童有相应特殊护理注意事项。
一、饮食方面
(一)术后早期饮食
小孩疝气手术后早期,一般建议先从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开始。例如术后6-12小时,若患儿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可给予少量温开水,观察无异常后,可逐渐给予米汤、稀藕粉等。这是因为术后胃肠道功能需要一定时间恢复,流食或半流食易于消化吸收,能减轻胃肠道负担。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注意自身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可能通过母乳影响婴儿。
(二)术后中期饮食
随着患儿恢复,可过渡到正常的半流食、软食。术后1-2天左右,可增加粥、软面条、蒸蛋羹等食物。这些食物富含一定的营养成分,如粥和面条能提供碳水化合物,蒸蛋羹富含蛋白质,有助于患儿身体恢复。此阶段要保证营养均衡,可适当添加蔬菜泥、水果泥等,蔬菜泥如胡萝卜泥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水果泥如苹果泥等能提供维生素且有助于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但要注意避免给患儿食用过硬、难以消化的食物,如坚果、大块肉类等,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三)术后后期饮食
一般术后1周左右,患儿基本可以恢复正常饮食,但仍需注意营养搭配。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制品等,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重要物质。同时,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等成分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另外,要让患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二、护理方面
(一)伤口护理
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术后要密切观察手术伤口情况,定期为伤口换药。一般在术后2-3天进行第一次换药,之后根据伤口愈合情况按时换药。换药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伤口感染。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要注意避免患儿用手搔抓伤口或让伤口接触污水等,以免引起感染。如果发现伤口有红肿、渗液、异味等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2.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注意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包括伤口的长度、愈合的程度等。一般来说,疝气手术的伤口在1周左右基本可以初步愈合,但完全恢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要关注患儿是否有伤口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可能提示伤口有问题。
(二)活动护理
1.限制剧烈活动:术后要限制患儿的剧烈活动,避免患儿长时间哭闹、剧烈奔跑、跳跃等。因为这些剧烈活动可能会增加腹压,导致疝气复发。一般建议术后1-2周内避免患儿进行剧烈运动,年龄较小的婴儿要减少其哭闹的时间,因为哭闹会使腹压升高。可以让患儿适当进行一些安静的活动,如在床上翻身、玩耍一些安静的玩具等。
2.适当休息与活动:在限制剧烈活动的同时,也要保证患儿适当的休息。但也不能长时间卧床不动,可鼓励患儿进行一些轻微的活动,如短时间的室内走动等,这样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防止肠粘连等并发症,同时也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三)体温监测与观察
1.体温监测:术后要注意监测患儿的体温,因为术后有感染的可能,感染可能会引起发热。一般每4-6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如果患儿体温超过38.5℃,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患儿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等。但要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对患儿有不良影响的降温方式,如过度使用酒精擦拭等。
2.全身情况观察:除了体温,还要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食欲等全身情况。如果患儿出现精神萎靡、食欲明显下降等情况,可能提示身体出现了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就医检查。例如,如果患儿术后精神状态不如术前,可能是因为伤口疼痛、感染等原因引起,需要进一步评估。
(四)特殊人群护理注意事项
对于婴幼儿疝气术后的护理,要更加精细。因为婴幼儿无法准确表达自身的不适,所以护理人员和家长要更加密切观察。要注意diaper(尿布)的更换,避免diaper摩擦到手术伤口。同时,要注意保持患儿腹部的温暖,因为腹部着凉可能会引起患儿哭闹,增加腹压。对于较大年龄的儿童,要加强对其的健康教育,告知其术后注意事项的重要性,让儿童能够配合护理,如不要自行拆除伤口的敷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