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定多囊卵巢综合征需从病史采集(月经、生育、家族史)、临床表现观察(多毛、肥胖、痤疮)、体格检查(身高体重等测量、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性激素、AMH、代谢指标测定)、超声检查(卵巢形态学、子宫内膜情况)多方面综合评估,特殊人群(青春期、育龄期、中老年)需结合自身特点关注相应方面。
生育情况:询问患者的生育史,是否有不孕情况,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常伴有排卵障碍,从而影响受孕,不同年龄段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此方面的关注重点不同,年轻未孕女性更急切希望了解不孕与疾病的关系。
家族史:了解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疾病患者,如亲属中是否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或其他代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等)患者,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有一定遗传易感性,不同家族遗传背景可能导致发病风险不同。
临床表现观察
多毛:毛发增多且浓密,常见于面部、下颌、乳晕周围、下腹正中线等部位,青春期后女性雄激素升高可导致多毛表现,不同年龄女性多毛的表现程度可能因雄激素水平差异而不同,青春期女性多毛可能影响其心理状态。
肥胖:约半数以上患者存在肥胖,多为腹型肥胖,即腰围与臀围比值增大。不同年龄患者肥胖的发生机制可能有差异,育龄期女性可能因激素水平变化、运动量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导致肥胖,而青春期女性可能与青春发育过程中代谢变化及生活方式改变有关。
痤疮:面部、胸背部等部位出现痤疮,与雄激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不同年龄患者痤疮的严重程度可能不同,青春期患者痤疮可能影响其社交和心理。
体格检查
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测量: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正常BMI为18.5~23.9,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伴有BMI异常,如超重或肥胖。测量腰围和臀围以评估腹型肥胖程度,不同年龄人群正常腰围臀围范围不同,比如成年女性腰围<80cm、臀围<90cm相对健康,而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腹型肥胖可能更明显。
妇科检查:部分患者可能有卵巢增大情况,但需结合超声等进一步明确,不同年龄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结构和生理状态不同,妇科检查时需注意操作的适宜性。
实验室检查
性激素测定
血清睾酮:多数患者血清睾酮轻度升高,雄激素主要由卵巢和肾上腺分泌,多囊卵巢综合征时卵巢分泌雄激素增加。不同年龄女性正常睾酮水平有差异,青春期女性睾酮水平相对较低,育龄期女性有一定波动范围。
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LH/FSH比值≥2~3,这是由于雄激素升高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使LH分泌增加,FSH相对正常。不同年龄阶段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不同,此比值变化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雌二醇:血清雌二醇正常或轻度升高,相当于早卵泡期水平,无周期性变化。
抗苗勒管激素(AMH):AMH水平升高,反映卵巢内小卵泡数目增多,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AMH常升高,且不受月经周期影响,可用于辅助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年龄女性AMH正常范围不同,青春期女性AMH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代谢指标测定
空腹血糖及葡萄糖耐量试验:部分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可出现空腹血糖升高或葡萄糖耐量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合并2型糖尿病风险,不同年龄患者发生代谢紊乱的风险不同,中老年患者相对更高。
血脂:可能出现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脂代谢异常情况,不同年龄患者血脂异常表现可能影响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
超声检查
卵巢形态学改变:双侧卵巢呈多囊样改变,单侧或双侧卵巢内可见12个及以上直径2~9mm的小卵泡,卵巢体积可能增大。不同年龄女性卵巢基础状态不同,青春期女性卵巢处于发育阶段,多囊样改变表现可能与育龄期有所差异,超声检查时需结合年龄等因素综合判断。
子宫内膜情况:观察子宫内膜厚度等情况,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排卵障碍,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可能存在增生等改变,不同年龄女性子宫内膜生理状态不同,对于有月经失调的患者,超声观察子宫内膜有助于评估子宫内环境。
通过以上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超声检查等多方面综合评估,来判定是否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特殊人群方面,青春期女性若出现月经异常等情况,需更早关注并进行相关检查排查;育龄期女性备孕时发现月经失调等要及时评估是否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影响生育;中老年患者需更重视代谢相关指标监测,预防心血管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