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的诊断评估包括症状表现如腰腹疼痛、血尿等及检查方法如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方式有保守治疗(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等);预防措施涵盖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特殊人群如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人有各自注意事项,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
一、诊断评估
1.症状表现:肾结石患者常见症状有腰腹部疼痛,可为隐痛或剧烈绞痛,还可能出现血尿,尿液颜色呈红色或粉红色,部分患者会有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症状可能有差异,儿童肾结石可能表现为反复腹痛、呕吐,甚至发热;女性肾结石患者症状与男性无本质区别,但需考虑妊娠等特殊情况对诊断的影响。
2.检查方法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可发现肾脏内的结石,能初步了解结石的大小、位置等情况;CT检查分辨率高,能更精确地显示结石的位置、大小以及肾脏周围组织的情况,对于一些复杂的肾结石诊断价值更高;尿路平片(KUB)能显示肾脏、输尿管走行区的结石影像,但对于较小的结石或阴性结石可能漏诊。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检查可发现红细胞,合并感染时可有白细胞;血液检查可了解肾功能情况,如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还可检测血钙、血磷、尿酸等,有助于明确结石形成的代谢因素。
二、治疗方式
1.保守治疗
一般治疗:对于较小的结石(直径小于0.6cm),且表面光滑、结石以下尿路无梗阻的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患者应增加饮水量,每日饮水量应在2000-3000ml以上,以增加尿量,促进结石排出。适当运动,如跳绳、跑步等,也有助于结石的排出。
药物治疗:根据结石成分可选用相应的药物。如尿酸结石可使用枸橼酸氢钾钠等药物碱化尿液;胱氨酸结石可使用青霉胺等药物溶石;疼痛明显时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缓解疼痛,若疼痛剧烈可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如哌替啶等),但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适用人群。不同年龄患者药物选择有差异,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
2.手术治疗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适用于直径2-2.5cm以下的肾结石,利用冲击波聚焦后作用于结石,使结石破碎,然后随尿液排出体外。但对于一些复杂的肾结石,如鹿角形结石等,可能效果不佳。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适用于较大的肾结石(直径大于2cm)、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的结石等。通过经皮肤穿刺建立通道进入肾脏,利用肾镜找到结石后进行碎石取石。
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URL):适用于中、下段输尿管结石及一些较小的肾结石。通过尿道、输尿管镜进入输尿管及肾脏,找到结石后进行碎石取石。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结石大小、位置、肾功能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例如儿童进行手术治疗需更加谨慎,充分评估手术风险。
三、预防措施
1.饮食调整:根据结石成分调整饮食。如草酸钙结石患者应避免食用高草酸食物,如菠菜、苋菜、巧克力、浓茶等;尿酸结石患者应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含钙结石患者应限制钙的摄入,但也不宜过度限制,同时要限制钠盐和蛋白质的摄入。不同年龄人群饮食注意事项有所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饮食调整需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进行。
2.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当运动,控制体重。避免长时间久坐,对于一些长期卧床的患者,应鼓励其多活动,促进尿液排出,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肾结石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重视。儿童肾结石的形成可能与先天性尿路畸形、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儿童的肾功能,避免使用对儿童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手术治疗需充分评估风险,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肾结石较为复杂。由于妊娠期生理变化,治疗需谨慎。一般先采用保守治疗,如增加饮水量等,若病情需要手术治疗,需充分考虑妊娠阶段对手术的耐受性及对胎儿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式。
3.老年人:老年人肾结石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保守治疗时要注意药物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手术治疗需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确保手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