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可通过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和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术后有一般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还可通过规律生活方式和预防疾病来预防,具体包括症状腹痛等、体征右下腹压痛等、辅助检查血常规等,非手术用抗生素,手术分开腹和腹腔镜,术后饮食、活动、伤口护理有要求,预防要饮食规律、适量运动、预防肠道疾病。
一、阑尾炎的诊断
1.症状表现
腹痛:典型的阑尾炎腹痛开始于上腹部或脐周,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阑尾炎腹痛起始部位不典型,可能更易出现弥漫性腹痛;老年人阑尾炎腹痛症状可能不典型,腹痛程度相对较轻但病情可能更易进展。
胃肠道症状:发病初期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泻或便秘。
全身症状:炎症较重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若出现化脓、坏疽或穿孔时体温可更高,可达39-40℃。
2.体征检查
右下腹压痛:是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反跳痛:腹膜刺激征表现之一,当医生按压右下腹后迅速抬手时患者感觉疼痛加剧。
其他体征:如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征)阳性,即按压左下腹时右下腹疼痛;腰大肌试验阳性提示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闭孔内肌试验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3.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升高,白细胞计数可在(10-20)×10/L之间,中性粒细胞比例多在70%-90%以上,但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患者白细胞升高可能不明显。
腹部B超: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阑尾周围脓肿等情况,对于妊娠期妇女、儿童阑尾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避免X线辐射对胎儿或儿童的影响。
腹部CT:对于诊断不明确的阑尾炎或复杂阑尾炎(如阑尾周围脓肿等)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更清晰地显示阑尾的形态、周围组织情况等。
二、阑尾炎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单纯性阑尾炎早期,患者全身情况差或客观条件不允许手术,以及有手术禁忌证的阑尾炎。
治疗措施:主要是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常选用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联合用药,如头孢菌素类联合甲硝唑等。同时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指标的变化。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饮食,需禁食或进清淡流质饮食等。
2.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绝大多数阑尾炎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如化脓性、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反复发作的阑尾炎等。
手术方式
开腹阑尾切除术:是传统的手术方式,通过右下腹麦氏切口进入腹腔,切除阑尾。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微创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诊断明确的阑尾炎患者,尤其是儿童、肥胖患者等。手术过程是通过在腹部建立气腹,放入腹腔镜器械,观察阑尾情况后切除阑尾。
三、术后注意事项
1.一般人群术后
饮食:肛门排气后可开始进食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等),然后再恢复到普通饮食。饮食应注意循序渐进,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活动:术后早期应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一般术后6-24小时即可在床上翻身活动,术后1-2天可床边活动,术后2-3天可适当增加活动量,以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等并发症。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按照医嘱按时换药。
2.特殊人群术后
儿童:儿童术后要注意观察其精神状态、体温等情况,由于儿童术后配合度相对较差,要防止其搔抓伤口等。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满足儿童生长发育需求,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进食导致胃肠道不适。
老年人:老年人术后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心肺功能情况,因为老年人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活动要循序渐进,防止因活动不当导致跌倒等意外情况。饮食要注意易消化,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四、阑尾炎的预防
1.生活方式
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减少阑尾受到刺激的机会。
适量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增强体质,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助于预防阑尾炎的发生。
2.疾病预防:积极预防肠道感染性疾病,如肠炎等,因为肠道感染可能会波及阑尾,引发阑尾炎。如果出现胃肠道不适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早期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