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适用于大多数小儿,创伤小等)和开腹阑尾切除术(适用于病情复杂情况,创伤大等);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单纯性阑尾炎早期、有手术禁忌证及特殊小婴儿等,包括抗感染和支持治疗;围手术期管理包括术前全面评估病情风险,术后进行一般护理、切口护理及观察处理并发症等。
一、手术治疗
(一)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1.适用情况:适用于大多数小儿急性阑尾炎,尤其是发病时间较短、怀疑阑尾穿孔风险相对较低的患儿。
2.优势: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腔粘连发生率低等优点。通过几个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进行操作,能更清晰地观察阑尾及周围组织情况,精准切除阑尾。对于小儿来说,身体恢复相对较快,住院时间可能较短,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相对较小。
3.对不同年龄患儿的影响:对于婴幼儿及年长儿均可适用,由于其创伤小的特点,更适合身体相对脆弱的小儿群体,能减少因手术创伤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如对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等。
(二)开腹阑尾切除术
1.适用情况:当患儿病情较为复杂,如阑尾穿孔并已形成弥漫性腹膜炎、腹腔内粘连严重等情况时,可能需要开腹进行阑尾切除术。
2.特点:手术视野相对开阔,便于医生直接处理复杂的腹腔情况,如清除脓液、处理粘连等。但相比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大,术后疼痛较明显,恢复时间相对较长,腹腔粘连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对于小儿而言,开腹手术的创伤可能对其身体恢复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尤其是在术后疼痛管理和早期活动等方面需要更加谨慎处理。
二、非手术治疗
(一)适应证选择
1.单纯性阑尾炎早期:患儿一般情况较好,炎症较轻,如体温不是很高,腹痛等症状相对较轻,血常规等检查提示炎症指标不是特别高时,可以考虑尝试非手术治疗。
2.有手术禁忌证的患儿:比如患儿存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无法耐受手术时,可考虑非手术治疗。
3.年龄较小的特殊情况患儿:对于特别小的婴儿,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时,在严格评估病情后,可在密切观察下尝试非手术治疗,但需高度警惕病情变化。
(二)治疗措施
1.抗感染治疗: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针对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等。通过静脉输注抗生素来控制阑尾的炎症,防止炎症进一步加重。但非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如体温、腹痛情况、血常规等指标,以评估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2.支持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以减轻胃肠道负担,防止呕吐等情况加重。同时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保证患儿的营养需求等。对于小儿来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非常重要,因为小儿自身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脱水等情况可能会对其身体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小儿的液体出入量,根据其体重、病情等调整补液速度和补液量。
三、围手术期管理
(一)术前评估
1.全面检查: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了解患儿腹痛的发生时间、性质、程度等;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腹部情况,如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腹部B超等,以明确阑尾炎症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等。对于不同年龄的小儿,评估重点略有不同,比如婴儿由于表述能力差,更需要仔细通过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来判断病情。
2.病情风险评估: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评估手术风险和非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风险。例如,对于考虑阑尾穿孔的患儿,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向家属充分告知病情及可能的预后等情况。
(二)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术后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对于小儿,要特别注意观察其精神状态,因为小儿对病情变化的表达可能不如成人准确。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儿早期活动(根据患儿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2.切口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对于小儿来说,要注意避免其搔抓切口,防止切口感染。定期更换切口敷料,根据切口愈合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3.并发症观察与处理:密切观察有无术后出血、腹腔残余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如发现患儿出现腹痛加重、发热不退、腹胀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对于小儿并发症的观察要更加细致,因为小儿病情变化可能较为迅速,例如腹腔残余感染可能会导致小儿出现反复发热、食欲不佳等情况,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