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水平阻生智齿需先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评估,治疗可选观察等待或拔除术,预防要注重口腔卫生维护和定期口腔检查,观察等待适用于无症状等情况,拔除术在有炎症等情况时考虑,术后有相应注意事项,不同人群口腔卫生维护和检查频率有别。
一、低位水平阻生智齿的评估
1.临床检查
通过口腔检查,包括视诊、触诊等,了解低位水平阻生智齿的位置、与邻牙的关系、有无牙龈覆盖等情况。例如,可观察到智齿大部分被骨组织和牙龈覆盖,仅部分牙冠可见。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低位水平阻生智齿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青少年患者由于颌骨仍在发育,阻生智齿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可能随着颌骨发育而变化;成年患者颌骨发育基本完成,阻生智齿相对固定。
有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吸烟的患者,牙龈炎症可能更易发生,因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增加阻生智齿周围炎症的风险;而长期戴牙套的患者,口腔卫生维护相对困难,更易导致阻生智齿周围的菌斑堆积,引发炎症。
2.影像学检查
X线片:可清晰显示低位水平阻生智齿的位置、方向、与邻牙牙根的关系以及牙槽骨的情况。例如,能明确智齿是完全埋伏于骨内还是部分萌出,与邻牙牙根之间的距离等。对于有既往病史的患者,如曾有颌骨病变的患者,X线片检查有助于排除阻生智齿与既往病变的关联。
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的治疗选择
1.观察等待
对于一些没有症状且无不良影响的低位水平阻生智齿,可以选择观察等待。但需要定期复查口腔情况,一般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X线复查。
青少年患者如果颌骨仍有一定的发育潜力,阻生智齿有自行调整位置可能时,可以考虑观察。但要告知患者观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阻生智齿周围炎症发作等情况。成年患者如果全身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拔牙手术,且阻生智齿无明显症状时,也可考虑观察,但需密切关注。
2.拔除术
手术时机选择:当低位水平阻生智齿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拔除:一是反复引起智齿冠周炎,表现为智齿周围牙龈红肿、疼痛、张口受限等,炎症反复发作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有全身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炎症可能会加重血糖控制难度;二是阻生智齿引起邻牙龋坏,由于阻生智齿与邻牙之间容易堆积食物残渣,长期可导致邻牙发生龋坏,影响邻牙的健康;三是阻生智齿压迫邻牙牙根吸收,通过X线检查发现阻生智齿对邻牙牙根有明显的压迫吸收现象,会威胁邻牙的稳固性;四是阻生智齿引起颌骨囊肿或肿瘤等病变,虽然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现需要及时拔除。
手术方法:一般采用局部麻醉下的拔牙手术。对于完全埋伏于骨内的低位水平阻生智齿,需要切开牙龈,去除部分骨组织,将智齿分成若干小块后分别取出。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邻牙和周围重要组织,如上颌阻生智齿要注意避免损伤上颌窦,下颌阻生智齿要注意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患者需要咬住棉球30-40分钟进行止血,24小时内不宜刷牙漱口,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方面要吃温凉软食,避免食用辛辣、过热的食物。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拔牙一般选择在妊娠4-6个月相对安全的时期进行,因为妊娠早期拔牙可能引起流产,妊娠晚期拔牙可能引起早产;对于糖尿病患者,要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进行拔牙手术,术后要注意预防感染,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三、低位水平阻生智齿的预防相关
1.口腔卫生维护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是预防低位水平阻生智齿相关问题的重要措施。每天早晚正确刷牙,可选择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洁牙缝。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口腔卫生维护的难度有所不同。儿童由于手部协调能力较差,需要家长帮助监督刷牙;老年人可能由于牙齿松动、关节问题等,刷牙相对困难,可选择合适的软毛牙刷和易于操作的刷牙方法。
有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经常进食高糖食物的患者,更要注意口腔卫生,因为高糖食物容易导致菌斑附着,增加龋坏和炎症的风险;而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由于出汗多,口腔内环境相对潮湿,也需要加强口腔卫生清洁。
2.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包括口腔视诊、X线检查等。通过定期检查可以早期发现低位水平阻生智齿等口腔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对于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口腔疾病患者,如家族中有多人有阻生智齿相关问题的患者,更要增加口腔检查的频率,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阻生智齿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