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颌手术包括术前评估与设计(全面检查、手术设计)、切开与分离(口腔内切口、准确分离)、骨切开与移动(骨切开、颌骨移动)、固定与缝合(骨固定、缝合)步骤,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保持口腔清洁、观察伤口)、饮食管理(术后初期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口腔功能训练(张口、咬合训练)、定期复查(按安排复查),该手术复杂,需严格术前、术中、术后处理以保效果与康复。
1.术前评估与设计
全面检查: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X线检查(如头颅侧位片、全景片等)以及影像学三维重建等,以准确评估颌骨的形态、位置关系、牙齿情况等。不同年龄的患者,其颌骨的发育状况不同,儿童患者需特别关注颌骨的生长潜力;成年患者则主要关注现有颌骨结构的异常情况。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吸烟的患者,术前需要戒烟,因为吸烟可能影响伤口愈合;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需将基础疾病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以降低手术风险。
手术设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专业软件进行模拟手术设计,确定需要移动的颌骨部位、移动方向和距离等,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2.切开与分离
口腔内切口:一般在口腔内做切口,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面部外观的疤痕。不同的颌骨手术切口位置不同,例如下颌骨手术可能在下颌前庭沟做切口,上颌骨手术可能在口内相应部位做切口。手术过程中要准确分离组织,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组织较为娇嫩,分离操作需更加轻柔精细;成年患者若有局部组织粘连等情况,分离时要格外小心。
3.骨切开与移动
骨切开:使用特殊的骨锯、骨钻等器械进行颌骨的切开。根据手术设计,将需要移动的颌骨段准确切开。例如,下颌前突的患者需要将下颌骨体部或升支部切开,上颌后缩的患者需要对上颌骨进行切开。在骨切开过程中,要保证切割的精度和安全性,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颌骨移动:将切开的颌骨段按照术前设计的方向和距离进行移动,调整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使其达到正常的咬合关系和面部美观的要求。这一过程需要精确的操作,确保颌骨移动到位且稳定。
4.固定与缝合
骨固定:采用钛板、钛钉等坚固内固定材料将移动后的颌骨段固定在新的位置上,以保持颌骨的稳定,促进骨愈合。固定要牢固可靠,不同患者的颌骨情况不同,固定的方式和位置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由于颌骨仍在发育,固定材料的选择和固定方式需考虑到未来颌骨的生长;成年患者则主要保证当前固定的稳定性。
缝合:仔细缝合口腔内的切口,关闭创口。缝合要严密,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同时尽量减小对患者口腔功能和外观的影响。
正颌手术的术后注意事项
1.伤口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术后需要严格保持口腔清洁,经常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水漱口,尤其是进食后。不同年龄的患者口腔护理的难度不同,儿童患者可能需要家长协助进行口腔清洁;成年患者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保持口腔清洁可以有效预防伤口感染,促进创口愈合。
观察伤口情况:密切观察口腔内伤口的愈合情况,如是否有红肿、渗血、渗液等异常情况。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处理。
2.饮食管理
术后初期:术后初期一般需要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粥等,避免食用过硬、过粗、过热的食物,防止刺激伤口或导致颌骨移动。儿童患者的饮食需要更加精细,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避免影响伤口;成年患者若有特殊的营养需求,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饮食调整。
逐渐过渡:随着伤口的愈合,可逐渐过渡到软食,然后再恢复正常饮食,但仍要注意避免食用过于坚硬和刺激性的食物,一般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
3.口腔功能训练
张口训练:术后根据恢复情况进行适当的张口训练,逐渐增加张口度,防止伤口粘连导致张口困难。儿童患者进行张口训练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成年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
咬合训练:在颌骨固定稳定后,进行咬合训练,帮助恢复正常的咬合功能。通过逐渐适应新的咬合关系,提高咀嚼等口腔功能。
4.定期复查
术后复查:按照医生的安排定期进行复查,一般包括口腔检查、X线检查等,以了解颌骨的愈合情况、咬合关系的稳定性等。不同患者的复查间隔可能不同,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儿童患者由于颌骨仍在发育,复查时需要特别关注颌骨的生长和恢复情况;成年患者则主要关注手术效果的长期维持情况。
正颌手术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需要严格的术前评估、精细的手术操作和精心的术后护理,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