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穿孔是严重并发症,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等致阑尾壁坏死穿孔,有腹痛、胃肠道及全身症状,体征有压痛、反跳痛等,靠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需手术或非手术治疗,预后与预防需注意相关要点。
一、急性阑尾炎穿孔的定义
急性阑尾炎穿孔是急性阑尾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由于阑尾管腔堵塞、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导致阑尾壁坏死,进而发生穿孔。阑尾是位于右下腹的一条细长盲管,当各种原因引起阑尾腔内压力升高,血运障碍时,阑尾壁易发生缺血坏死,最终导致穿孔。
二、病因及相关因素
(一)阑尾管腔阻塞
这是最常见的病因。淋巴滤泡增生是儿童及青少年急性阑尾炎管腔阻塞的主要原因,淋巴滤泡在阑尾黏膜下聚集,使管腔狭窄;粪石是成年患者阑尾管腔阻塞的常见原因,粪石可因便秘等因素在阑尾腔内形成,堵塞管腔。此外,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蛔虫等也可引起阑尾管腔阻塞。
(二)细菌感染
阑尾管腔阻塞后,细菌繁殖并分泌内毒素和外毒素,损伤阑尾黏膜上皮,细菌侵入阑尾壁引起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厌氧菌等。
(三)其他因素
胃肠道疾病可影响阑尾的血液循环和蠕动,如急性肠炎等可导致阑尾管壁肌肉痉挛,管腔狭窄,促进阑尾炎的发生;机体防御功能低下时,如老年人、儿童等,容易发生阑尾感染并穿孔。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腹痛:初始为脐周或上腹部隐痛,数小时后疼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这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表现,但在穿孔后,因阑尾腔内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缓解,但随后全腹持续性剧痛会加重,是因为阑尾穿孔后,脓性渗出物刺激腹膜导致弥漫性腹膜炎。
2.胃肠道症状:发病早期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穿孔后因腹膜炎刺激胃肠道,呕吐可能会加重,还可伴有食欲减退、腹泻或便秘等。
3.全身症状:早期可有低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穿孔后感染加重,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同时可伴有寒战、乏力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二)体征
1.腹部压痛:右下腹固定压痛是急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穿孔后全腹均有压痛,但以右下腹最为明显。
2.反跳痛:腹膜刺激征表现为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穿孔后弥漫性腹膜炎时全腹有明显的反跳痛和腹肌紧张。
3.肠鸣音:早期肠鸣音可正常或轻度减弱,穿孔后因腹膜炎导致肠麻痹,肠鸣音明显减弱或消失。
四、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详细的腹部体格检查,了解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的部位和程度等情况,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阑尾穿孔及腹膜炎。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一般白细胞可升至(10-2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在80%以上,提示有感染存在。
2.C-反应蛋白(CRP):CRP水平升高,可反映体内炎症反应的程度,穿孔患者CRP升高往往更为明显。
(三)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阑尾周围的炎性包块等,但对于穿孔的诊断特异性相对较低。
2.腹部CT:能更清晰地显示阑尾的形态、周围组织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穿孔等,对于诊断阑尾穿孔有较高的价值,可发现阑尾周围的渗出、脓肿等改变。
五、治疗原则
(一)手术治疗
一旦确诊急性阑尾炎穿孔,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多为阑尾切除术,若腹腔内脓液较多,需同时进行腹腔冲洗,清除腹腔内的脓性渗出物,放置引流管等,以促进炎症的消退。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病情变化较快,更需及时手术干预;对于老年患者,要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在耐受手术的前提下尽快手术。
(二)非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病情较轻、穿孔时间较长且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在严密观察下进行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应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等治疗措施,但非手术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若病情无改善或加重,应及时改为手术治疗。
六、预后及预防
(一)预后
急性阑尾炎穿孔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可治愈。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儿童患者相对恢复较快,但也需密切关注病情;老年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二)预防
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预防粪石形成和淋巴滤泡增生导致的阑尾管腔阻塞。
2.积极治疗胃肠道疾病,减少其对阑尾的影响。
3.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等易感人群,要注意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肠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