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肿瘤包括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腺瘤通常单侧单发、类圆或椭圆、边界清、直径1-3cm左右、平扫低密度、增强轻-中度均匀强化;肾上腺皮质癌多较大、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平扫密度不均、增强实质部分明显强化且不均匀、易侵犯周围组织;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多单侧单发、大小差异大、平扫等或稍高密度、较大者密度不均、增强实体部分明显强化且高于正常肾上腺组织,不同情况在形态、大小、平扫及增强表现上各有特点且与儿童、性别、生活方式、基础病史等有一定关联但CT表现主要基于自身特征。
一、肾上腺皮质腺瘤
1.形态与大小
通常为单侧单发,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肿瘤直径一般多在1-3cm左右,偶可稍大。在CT平扫上表现为密度均匀的低密度影,其CT值多低于正常肾上腺组织,一般在10HU以下,这是因为腺瘤细胞富含脂质,使肿瘤组织密度降低。
对于儿童患者,肾上腺皮质腺瘤相对少见,但CT表现与成人相似,需注意肿瘤大小与儿童正常肾上腺组织大小的对比,儿童正常肾上腺体积较小,若发现类圆形低密度灶且边界清晰,要考虑本病可能。在性别方面,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因激素分泌情况不同而有差异,不过CT表现主要依据形态、密度等特征。
2.增强扫描表现
动脉期肿瘤可有轻度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相对更明显,但仍低于周围正常肾实质强化程度。强化特点是强化较均匀,这是由于腺瘤细胞内脂质含量相对一致,所以强化表现较为均一。在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增强扫描表现差异不大,主要还是取决于肿瘤本身的血供特点。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等疾病,其CT表现主要还是基于肿瘤的形态和密度特征,不会因为基础病史而改变肿瘤的基本CT表现,但需要结合病史综合判断肿瘤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二、肾上腺皮质癌
1.形态与大小
多为较大的肿块,直径常大于5cm,形态多不规则,边界可不清。CT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影,内常见坏死、出血、囊变等改变,所以密度不均匀,可见更低密度区(坏死、囊变)和高密度区(出血)。
儿童患肾上腺皮质癌时,肿瘤往往生长较快,体积可能更大,形态更不规则,边界不清更明显,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肿瘤生长相对成人可能更具侵袭性。性别方面,无特定性别倾向,但临床症状上女性患者可能因激素分泌异常出现月经紊乱等情况,男性患者可能有性功能改变等,但CT表现主要看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生活方式对其CT表现无直接影响,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内分泌紊乱相关病史,CT上肿瘤的特征还是以自身的形态、密度等为主,需结合病史判断肿瘤是否为功能性。
2.增强扫描表现
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部分有明显强化,但不均匀,坏死、囊变区无强化。肿瘤常侵犯周围组织,如侵犯肾周脂肪、邻近血管等,表现为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在儿童患者中,由于肿瘤生长快,侵犯周围组织的情况可能更易发生,需要更仔细观察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于不同性别患者,增强扫描的强化特点主要由肿瘤本身的血供和内部结构决定,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的强化表现不同。有基础病史患者,在分析增强扫描表现时,要考虑基础病史是否影响肿瘤的血供等情况,但CT主要还是依据肿瘤的强化特征来判断其性质。
三、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1.形态与大小
多为单侧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肿瘤大小差异较大,小者直径可小于2cm,大者可达10cm以上。CT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较大肿瘤内常见坏死、囊变,表现为密度不均匀。
儿童嗜铬细胞瘤相对少见,其CT表现与成人相似,但要注意儿童时期肿瘤的生长速度可能较快。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不同生活方式人群的CT表现主要取决于肿瘤本身的特征。有基础病史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病史,嗜铬细胞瘤可能因分泌儿茶酚胺导致血压波动,而CT上肿瘤的形态、密度等特征是独立于基础病史的,但需要结合病史来考虑肿瘤是否为功能性嗜铬细胞瘤。
2.增强扫描表现
增强扫描时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而坏死、囊变区无强化,强化程度常高于周围正常肾上腺组织。肿瘤血供丰富,所以强化较明显。在儿童患者中,由于肿瘤血供特点,增强扫描时强化表现与成人相似,但要注意儿童血管相对较细,观察强化细节时需更精准。对于不同性别患者,增强扫描的强化程度主要由肿瘤的血供决定,无性别差异导致的强化程度不同。有基础病史患者,在分析增强扫描时,要考虑基础病史对患者整体状况的影响,但肿瘤的强化特征还是依据自身血供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