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引起牙齿松动的治疗包括基础治疗(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手术治疗(牙周翻瓣术、引导组织再生术)、松动牙固定(暂时性固定、永久性固定),需控制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还应注重日常口腔护理(正确刷牙、使用辅助工具)和定期口腔检查来预防和改善牙周炎及牙齿松动问题。
一、牙周炎引起牙齿松动的基础治疗
(一)牙周基础治疗
1.龈上洁治:通过超声波洁牙等方法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石、菌斑等局部刺激因素。牙石是牙周炎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长期存在会不断刺激牙龈,加重炎症,导致牙齿支持组织进一步破坏。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患者,龈上洁治都是控制牙周炎的第一步,能有效减轻牙龈的炎症反应,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例如,长期吸烟的患者,烟渍容易与牙石结合,更需要定期进行龈上洁治来清除局部刺激物。
2.龈下刮治:深入牙周袋内,刮除根面的牙石、菌斑及病变的牙骨质。牙周袋形成后,龈下的牙石等刺激物更难清除,龈下刮治可以去除这些深层的刺激因素,促进牙周组织的愈合。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牙周组织的愈合,更需要彻底的龈下刮治来控制炎症。
二、牙周炎引起牙齿松动的手术治疗
(一)牙周翻瓣术
1.适应证与操作:当牙周炎导致较深的牙周袋,基础治疗难以彻底清除病变组织时,可考虑牙周翻瓣术。通过翻开牙龈组织瓣,直接暴露牙根面,彻底清除根面的牙石、肉芽组织等,然后复位缝合牙龈瓣。对于年龄较大、全身状况相对较差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手术风险,确保手术安全。例如,老年患者可能伴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手术前后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2.术后恢复:术后需要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复诊。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喜欢运动的患者,术后初期需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牙龈瓣受到牵拉影响愈合。
(二)引导组织再生术
1.原理与应用:利用生物膜等引导材料,引导牙周膜细胞等向根面生长,形成新的牙周组织,促进牙齿松动的改善。该手术适用于有牙周组织缺损需要再生的患者。对于青少年患者,由于其牙周组织再生能力相对较强,引导组织再生术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仍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三、牙周炎引起牙齿松动的松动牙固定
(一)暂时性固定
1.适应证与方法:在牙周炎急性炎症控制后,对于松动度较轻的牙齿,可以采用暂时性固定,如使用树脂等材料将松动牙与相邻牙齿固定在一起。对于不同性别患者,在固定过程中需要考虑美观等因素,女性患者可能更注重固定材料的颜色与牙齿的匹配度。
2.注意事项:暂时性固定后,患者需要注意避免用固定牙咀嚼过硬的食物,定期复查,观察固定效果及牙周组织的恢复情况。
(二)永久性固定
1.固定装置选择:对于松动度较大的牙齿,可能需要采用金属夹板等永久性固定装置。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牙齿松动程度等选择合适的固定装置。例如,全口多个牙齿松动的患者,可能需要采用整体的牙周夹板固定。
四、全身因素对牙周炎及牙齿松动的影响及应对
(一)全身疾病的控制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重牙周炎的病情,导致牙齿松动加剧。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在稳定的水平,这对于牙周炎的治疗和牙齿松动的改善至关重要。例如,通过饮食控制、运动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有助于牙周组织炎症的消退。
2.其他全身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等也可能影响牙周炎的进程和牙齿的稳固性。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牙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引起患者紧张等情绪波动,因为情绪波动可能诱发心血管事件。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需要综合治疗骨质疏松,同时控制牙周炎来稳定牙齿。
五、日常口腔护理与预防
(一)口腔卫生维护
1.正确刷牙方法: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需要掌握正确的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儿童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刷牙,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和儿童牙膏。
2.使用辅助工具:可以使用牙线、牙缝刷等辅助清洁工具,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和食物残渣。不同年龄的人群使用辅助工具的方式和频率可能不同,老年人可能需要更简单易操作的辅助工具来保持口腔清洁。
(二)定期口腔检查
1.检查频率: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牙周炎等口腔问题并进行处理。对于有牙周炎病史、患有全身疾病等高危人群,需要缩短口腔检查的间隔时间。例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每3-6个月需要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