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与牙癌有关,牙周炎是牙癌危险因素,预防包括维护口腔卫生、定期检查,治疗有基础和手术治疗,不同人群儿童、女性、老年人在牙周炎相关问题上各有注意事项,需关注牙周健康以降低牙癌风险。
一、牙周炎与牙癌的关系
(一)牙周炎的基本情况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其发病与局部因素(如牙菌斑、牙石、食物嵌塞等)和全身因素(如吸烟、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有关。患者会出现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症状。
(二)牙癌的基本情况
牙癌一般指牙龈癌,是口腔颌面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多为鳞状细胞癌,好发于下牙龈,其次是上牙龈。其发病可能与长期的局部刺激(如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等)、吸烟、病毒感染(如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等因素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牙龈溃疡、肿块、疼痛、牙齿松动、张口困难等症状。
(三)牙周炎与牙癌的关联
目前有研究表明,牙周炎可能是牙癌的一个危险因素。牙周炎患者的牙周袋内存在大量的细菌及其毒素,这些细菌产物可以引起慢性炎症反应,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可能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和恶变。例如,一些研究发现,牙龈癌组织中常能检测到与牙周炎相关的细菌,如伴放线聚集杆菌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牙周炎患者都会得牙癌,牙周炎只是增加了牙癌发生的风险因素之一。
二、牙周炎的预防与治疗对牙癌的影响
(一)牙周炎的预防
1.口腔卫生维护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应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儿童应在家长帮助下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含氟牙膏,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成年人则要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可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理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
对于有吸烟习惯的人群,吸烟会加重牙周炎的病情并增加牙癌风险,应尽量戒烟。糖尿病患者是牙周炎的高危人群,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会加重牙周炎症,同时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降低牙癌的发生风险。
2.定期口腔检查
不同年龄阶段都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建议每年至少1-2次。儿童在换牙期等特殊阶段更要加强检查,及时发现乳牙龋齿、牙齿排列不齐等可能影响牙周健康的问题;成年人尤其是有牙周炎高危因素(如吸烟、糖尿病等)的人群,更要密切关注牙周情况,早期发现牙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并及时处理。
(二)牙周炎的治疗
1.基础治疗
包括龈上洁治(洗牙)和龈下刮治,去除牙齿表面和牙周袋内的牙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操作时要考虑其耐受性和配合度。儿童可能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较复杂的龈下刮治等操作,要注意安抚儿童情绪,使其配合治疗;成年人则要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基础治疗,通过基础治疗控制牙周炎症,减少细菌及其毒素对牙周组织和全身的不良影响,从而降低牙癌的发生风险。
2.手术治疗
当牙周炎发展到较严重阶段,如出现深牙周袋、牙槽骨吸收明显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进行牙周手术治疗,如牙周翻瓣术等。手术治疗同样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健康状况等因素综合评估。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在手术前要充分评估其手术耐受性;年轻患者则要考虑手术对牙齿功能和美观的影响,尽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来控制牙周炎,进而降低牙癌风险。
三、不同人群在牙周炎相关问题上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口腔卫生习惯尚未完全养成,家长要起到监督和帮助作用。要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口腔护理产品,如儿童专用牙刷、牙膏等。同时,要关注儿童的饮食习惯,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因为高糖饮食容易导致龋齿,进而可能引发牙周炎症。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牙周问题并及时干预,降低未来牙癌的潜在风险。
(二)女性
女性在孕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更容易发生牙周炎。孕期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因为孕期牙周炎如果控制不佳,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增加早产、低体重儿的风险。同时,孕期女性也要关注牙周健康与未来牙癌的关系,在产后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牙周维护。
(三)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增加了牙癌的风险。老年人要积极控制全身疾病,按照医生的要求规律服药,维持全身健康状态。在口腔护理方面,要选择软毛牙刷,避免过度刷牙损伤牙龈,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牙周治疗,及时处理口腔内的局部刺激因素,降低牙癌发生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