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可致牙齿松动,其原因是牙周炎致牙槽骨吸收使牙齿支持力减弱,不同人群因自身情况不同牙周炎发生发展速度有别;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口腔卫生指导、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牙周手术治疗、松牙固定术、全身治疗;预防需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口腔检查和洁治、控制全身疾病。
一、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的原因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会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的炎症和破坏。当牙槽骨吸收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牙齿松动。牙槽骨是牙齿的支撑结构,牙周炎使牙槽骨逐渐被吸收,牙齿的支持力量减弱,从而出现松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由于口腔卫生维护情况、全身健康状况等不同,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速度可能不同,例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口腔自洁能力减弱,更容易发生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牙周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也可能加重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
二、牙周炎后牙齿松动的治疗方法
(一)基础治疗
1.口腔卫生指导
教导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使用软毛牙刷,可有效清除牙菌斑。对于儿童,家长应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和儿童牙膏,因为儿童的口腔黏膜较娇嫩,过硬的牙刷或不合适的牙膏可能会损伤口腔黏膜。
指导患者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除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对于牙齿排列不整齐的人群,间隙刷可能更有助于清洁邻面。
2.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
龈上洁治是用洁治器械去除龈上牙石、菌斑和色渍,并磨光牙面,以延迟菌斑和牙石的再沉积。龈下刮治是用比较精细的龈下刮治器刮除位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这是治疗牙周炎的重要基础步骤,通过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减轻牙周组织的炎症,为牙齿松动的恢复创造条件。不同年龄的患者对洁治和刮治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在治疗时可能需要更温和的操作,并且要做好安抚工作,避免其产生恐惧心理;老年人如果有全身系统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需要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治疗,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二)牙周手术治疗
如果基础治疗后牙齿松动仍较明显,可能需要进行牙周手术。例如牙周翻瓣术,通过翻瓣暴露病变区,彻底清除菌斑、牙石,修整牙槽骨形态,或进行引导组织再生术,利用生物膜等引导牙周组织再生,增加牙周支持组织。手术治疗适用于经过基础治疗后牙周炎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且牙齿松动较为严重的患者。对于儿童,一般不首先考虑手术治疗,以基础治疗为主,除非病情非常严重且经过评估手术收益大于风险;对于老年人,手术前需要全面评估全身健康状况,确保能够耐受手术。
(三)松牙固定术
当牙齿有一定松动度但还有保留价值时,可以采用松牙固定术。通过将松动牙与相邻的稳固牙齿连接固定,使牙齿承受的力量分散,减轻患牙的负担,促进牙周组织的修复。固定方法有暂时性固定和永久性固定等。儿童由于牙齿还在替换期,一般不轻易进行松牙固定术,除非是非常特殊的情况;老年人如果有牙齿松动,在进行松牙固定术时,要考虑其口腔卫生维护能力和全身健康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四)全身治疗
对于一些重症牙周炎患者,可能需要结合全身治疗,如使用抗生素辅助治疗,但抗生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例如伴有重度牙周炎的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可能需要短期使用抗生素来控制牙周感染。全身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来选择,儿童和老年人在全身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与其他疾病治疗的相互影响。
三、牙周炎后牙齿松动的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定期刷牙、使用牙线等,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及时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菌斑。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应坚持,儿童由家长监督帮助养成习惯,老年人要确保能够有效进行口腔清洁。
2.定期口腔检查和洁治
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牙周炎的早期症状并进行治疗。定期进行龈上洁治,一般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1次龈上洁治,有牙周炎高危因素的人群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洁治。儿童也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半年一次,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处理。
3.控制全身疾病
对于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全身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病情。因为全身疾病会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牙周炎更容易发生且病情更难控制。老年人由于全身疾病的发生率较高,更要重视全身疾病的控制,以降低牙周炎发生的风险,减少牙齿松动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