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病理特点是肝代偿好、破坏与再生平衡、肝体积正常或轻度增大质地稍硬,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失代偿期病理特点是肝功能明显减退、肝破坏严重、体积缩小质地变硬,也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代偿期有轻症状及肝脾轻度肿大等体征;失代偿期有全身、消化、出血、内分泌等症状及肝缩小质硬、门静脉高压体征、腹水等体征。
一、肝硬化的临床分期
(一)代偿期
1.病理特点:肝脏代偿功能较好,肝组织破坏与再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肝脏体积正常或轻度增大,质地稍硬。
2.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人群代偿期表现可能无显著特异性差异,但年龄较大者可能因基础健康状况更差,对病情进展耐受性相对较弱。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在相同肝脏损伤程度下,更容易出现全身状况逐渐下降的趋势。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酗酒导致肝硬化的患者,在代偿期可能仍有饮酒史,继续饮酒会加速病情进展;而健康生活方式维持较好的患者,病情进展相对缓慢。
4.病史影响:有乙肝病史的患者,在代偿期可能存在病毒持续复制情况,若未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病情易向失代偿期发展。
(二)失代偿期
1.病理特点:肝脏功能明显减退,肝组织破坏严重,再生结节形成,肝脏体积缩小,质地变硬。
2.年龄因素影响:老年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各器官功能衰退,并发症发生风险更高,如更易出现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肝、肾等器官储备功能下降,对病情变化的承受能力减弱。
3.生活方式影响:失代偿期患者若仍不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继续劳累、饮酒等,会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例如持续劳累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影响肝脏的修复和代谢功能。
4.病史影响:有长期丙肝病史未规范治疗的患者,失代偿期时肝脏损伤严重程度可能更重,且丙肝相关肝硬化发生肝癌的风险相对较高,病史较长且未有效干预的患者预后相对更差。
二、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一)代偿期临床表现
1.症状:症状较轻,常缺乏特异性。可能有乏力、食欲减退,这是比较常见的表现,多呈间歇性,劳累后明显,休息后可缓解。也可能有消化不良,表现为腹胀、恶心等。
2.体征:肝脏轻度肿大,质地偏硬,可有轻度压痛;脾脏轻度肿大。年龄较大患者可能因感觉迟钝,对乏力等症状感知不敏锐;生活方式不良者可能在体征上更易出现肝脏质地变化不典型等情况;有基础病史患者的肝脏、脾脏大小等体征可能受基础病影响,与单纯酒精性肝硬化等有所不同。
(二)失代偿期临床表现
1.症状
全身症状:一般情况较差,消瘦、乏力、精神不振,严重者卧床不起。年龄较大患者全身症状更为明显,可能因基础代谢率降低等因素,乏力等表现更突出。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明显减退,进食后常感上腹饱胀,甚至恶心、呕吐。对生活方式依赖度高的患者,如长期高脂饮食者,消化系统症状可能更严重。有乙肝病史患者可能因病毒持续影响,消化系统症状持续时间长且较难缓解。
出血倾向和贫血:常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紫癜和胃肠出血等倾向,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等有关。老年患者因血管脆性增加等因素,出血倾向可能更易发生;贫血则可能因营养不良、脾功能亢进等导致,不同年龄患者贫血程度可能不同。
内分泌紊乱症状:雌激素增多,雄激素减少,男性患者常有性功能减退、乳房发育、毛发脱落等;女性患者可有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年龄对内分泌影响不同,老年患者内分泌紊乱表现可能与年轻人有所差异,如男性乳房发育在老年患者中相对少见但并非不存在。
2.体征
肝脏情况:肝脏体积缩小,质地坚硬,边缘较薄,可触及结节。
门静脉高压体征: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导致侧支循环建立,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等。脾肿大程度因病情而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时可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这是失代偿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年龄较大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病情更凶险,因为机体耐受能力差。生活方式不良患者可能因加重门静脉高压因素存在,使静脉曲张更易破裂出血。有基础病史患者的门静脉高压相关体征可能受基础病影响,如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可能因病毒导致的肝损伤更重,门静脉高压出现更早且更严重。
腹水:是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患者腹部膨隆,呈蛙状腹,大量腹水时可抬高横膈,出现呼吸困难和心悸。腹水形成与门静脉压力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淋巴液生成过多等因素有关。老年患者腹水吸收能力差,治疗相对困难;生活方式中高盐饮食会加重腹水;有基础病史患者腹水可能反复出现且较难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