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噜是睡眠中因上呼吸道部分阻塞致气流振动咽腔黏膜等引起,常见原因有肥胖、睡姿不当、鼻部及咽部结构异常,长期可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健康问题;磨牙是睡眠时牙齿摩擦或紧咬,常见原因有精神因素、咬合因素、肠道寄生虫感染、营养因素,长期可致牙齿磨损等问题;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如体重管理、调整睡姿等及医疗干预如鼻部问题治疗、用口腔矫治器等综合应对打呼噜和磨牙问题,儿童情况需特殊关注。
一、打呼噜
(一)定义及常见原因
打呼噜医学上称为打鼾,是睡眠中因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气流通过时引起咽腔黏膜边缘和黏膜表面分泌物振动所致。常见原因有:
肥胖:过多的脂肪堆积在颈部,会挤压气道空间,导致气道狭窄,从而容易打鼾。有研究表明,肥胖人群发生打鼾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睡姿不当:仰卧位睡眠时,舌根容易后坠,堵塞气道,引起打鼾;而侧卧位时,这种情况相对减轻。
鼻部问题:如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会影响鼻腔通气,使得呼吸时气流受阻,引发打鼾。例如,鼻息肉患者由于鼻腔内有增生的息肉组织,阻碍了空气的正常通过。
咽部结构异常: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等会使咽部通道变窄,睡眠时气流通过不畅就会打鼾。儿童腺样体肥大较为常见,会导致儿童睡眠时打鼾、呼吸暂停等情况。
(二)对健康的影响
长期打鼾可能会导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引起夜间反复缺氧,进而影响心血管系统,增加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还可能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导致白天嗜睡、记忆力减退等问题。对于儿童来说,长期打鼾可能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从而影响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
二、磨牙
(一)定义及常见原因
磨牙是指睡眠时上下牙齿相互摩擦或紧咬的现象。常见原因有:
精神因素:压力过大、焦虑、紧张等精神状态可能导致磨牙。比如,学生在考试前、工作压力大的人群,由于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夜间磨牙。
咬合因素:牙齿咬合关系不协调,如牙齿排列不整齐、缺牙、深覆合等,会使得咀嚼肌在睡眠时不自主收缩,引起磨牙。例如,牙齿排列不整齐的人,牙齿之间的接触关系异常,就可能导致磨牙。
肠道寄生虫感染:虽然现在在卫生条件较好的地区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但仍有部分人群因肠道内寄生虫感染,如蛔虫等,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磨牙。
营养因素:缺乏维生素D、钙等营养素时,可能会影响神经肌肉的调节功能,从而引发磨牙。
(二)对健康的影响
长期磨牙会导致牙齿磨损,出现牙齿敏感、牙齿松动、牙本质过敏等问题;还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出现关节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症状,影响咀嚼和张口功能。儿童长期磨牙还可能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
三、打呼噜磨牙的综合应对
(一)生活方式调整
体重管理:对于肥胖人群,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控制体重,有助于减轻打鼾和磨牙的情况。例如,制定均衡的饮食计划,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的比例,并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
调整睡姿:尽量避免仰卧位睡眠,可选择侧卧位,有助于保持气道通畅,减轻打鼾。可以在背部放置一个小枕头等辅助工具来帮助保持侧卧位睡眠姿势。
缓解精神压力: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冥想、瑜伽、听音乐等。例如,每天进行15-20分钟的冥想练习,有助于放松身心,减轻精神紧张,从而可能减少磨牙和打鼾的发生。
保持口腔卫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刷牙、使用牙线等,有助于维护牙齿和口腔健康,对于因咬合因素导致的磨牙可能有一定的辅助改善作用。
(二)医疗干预
鼻部问题治疗:如果是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鼻部问题引起的打鼾,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来纠正鼻部结构,改善通气。例如,鼻息肉患者可能需要通过鼻内镜手术切除息肉组织。
口腔矫治器:对于因咬合因素导致的磨牙,可以使用口腔矫治器。口腔矫治器可以调整牙齿的咬合关系,减轻磨牙对牙齿和颞下颌关节的损害。
肠道寄生虫检查与处理:如果怀疑有肠道寄生虫感染,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如粪便检查等,若确诊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驱虫治疗。
针对儿童特殊情况:儿童打鼾磨牙需要特别关注。对于儿童腺样体肥大导致的打鼾,必要时需进行腺样体切除手术;对于儿童磨牙,要注意其营养状况,保证维生素D和钙等营养素的合理摄入,同时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如果儿童磨牙情况严重,影响牙齿发育等,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使用合适的口腔矫治器等干预措施,但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不适当的干预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