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临床表现,常见原因有泌尿系统结石(移动损伤尿路黏膜致出血)、泌尿系统感染(炎症致黏膜出血)、泌尿系统肿瘤(肿瘤组织坏死脱落侵犯血管出血)、肾小球疾病(免疫复合物沉积致滤过膜受损红细胞漏出),伴随疼痛多见于结石、感染,不伴疼痛多见于肿瘤,出现肉眼血尿应及时就医,通过多项检查明确病因并治疗,儿童和老年人出现肉眼血尿各有需重视的情况。
一、定义
肉眼血尿是指肉眼可见尿液呈红色或洗肉水样的现象,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二、常见原因
1.泌尿系统结石
成因:泌尿系统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在移动过程中,会损伤尿路黏膜,导致黏膜出血,从而引起肉眼血尿。例如,肾结石患者结石在肾盂或输尿管内移动,摩擦肾盂或输尿管的黏膜,使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混入尿液中就会出现肉眼血尿。
年龄性别因素: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都可能患泌尿系统结石,一般来说,男性患泌尿系统结石的概率相对略高一些。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水少、饮食中高钙、高草酸等成分摄入过多的人群更容易患泌尿系统结石,进而出现肉眼血尿。
2.泌尿系统感染
成因: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泌尿系统,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会引起尿路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容易发生出血,引发肉眼血尿。例如,急性膀胱炎时,膀胱黏膜处于炎症状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渗出到尿液中,表现为肉眼血尿。
年龄性别因素: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泌尿系统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也可能出现肉眼血尿。在生活方式上,不注意个人卫生、性生活后不及时排尿等都可能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从而导致肉眼血尿。
3.泌尿系统肿瘤
成因:泌尿系统的肿瘤,如肾癌、膀胱癌等,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供丰富,且肿瘤表面的组织容易坏死、脱落,侵犯周围血管,导致出血,引起肉眼血尿。例如,膀胱癌患者肿瘤细胞浸润膀胱黏膜及血管,可造成反复的肉眼血尿,多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即没有疼痛症状但尿液呈红色。
年龄性别因素:泌尿系统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男性患膀胱癌的概率相对高于女性,肾癌的发病也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总体中老年人群更易发病。长期接触某些致癌物质(如长期吸烟的人患膀胱癌的风险增加)、有泌尿系统结石病史等人群患泌尿系统肿瘤的风险较高,进而可能出现肉眼血尿。
4.肾小球疾病
成因:如急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以IgA肾病为例,患者体内产生的IgA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引起肾小球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红细胞漏出到尿液中,表现为肉眼血尿,通常在感染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肉眼血尿。
年龄性别因素:肾小球疾病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不同类型的肾小球疾病在性别上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差异。感染等因素可能诱发肾小球疾病出现肉眼血尿,儿童感染后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概率相对较高,而IgA肾病在青少年中较为常见。
三、伴随症状及意义
1.伴有疼痛
肾绞痛:常见于泌尿系统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疼痛剧烈,可向会阴部放射,同时伴有肉眼血尿,这种情况高度提示泌尿系统结石。
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多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除了肉眼血尿外,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提示存在膀胱的炎症刺激。
2.不伴有疼痛
无痛性肉眼血尿:多见于泌尿系统肿瘤,如膀胱癌、肾癌等,尤其是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要高度警惕泌尿系统肿瘤的可能。
四、就医建议
当出现肉眼血尿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还会安排尿液常规检查(可明确血尿的存在及初步判断血尿来源)、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可发现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病变)、CT检查(对于泌尿系统肿瘤等病变的诊断更具优势)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然后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出现肉眼血尿时,家长要格外重视。儿童肉眼血尿可能由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肾小球疾病等引起。例如,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可能导致儿童出现肉眼血尿,家长应及时带儿童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因为儿童泌尿系统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2.老年人:老年人出现肉眼血尿,要考虑泌尿系统肿瘤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疾病的反应可能不敏感,所以更需要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早期发现泌尿系统肿瘤等病变,以便及时治疗。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和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