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蚊症是眼前出现飘动小黑影伴可能闪光感的眼部症状,成因有生理性(年龄、近视)和病理性(眼内炎症、出血),表现为眼前黑影飘动伴闪光感,通过眼底检查、眼部B超诊断,生理性飞蚊症定期观察,病理性飞蚊症针对原发病治疗,儿童、孕妇、老年人出现飞蚊症各有注意事项。
一、飞蚊症的定义
眼前飞蚊症是指眼前出现飘动的小黑影,尤其看白色明亮背景时更明显,还可能伴有闪光感的一种眼部症状。
二、飞蚊症的成因
(一)生理性原因
1.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发生退行性改变,出现液化、浓缩等情况。例如,人到40岁以后,玻璃体开始逐渐液化,原本呈凝胶状的玻璃体变得像水一样,其中的纤维成分会聚集形成混浊物,这些混浊物投射到视网膜上就会让人感觉到眼前有飞蚊飘动。对于老年人来说,这种生理性的玻璃体退变较为常见。
年轻人如果长期熬夜、过度用眼等,也可能加速玻璃体的退变,从而出现飞蚊症相关表现。比如长期每天使用电子设备超过8小时的年轻人,比正常用眼的同龄人更易出现玻璃体的早期退变。
2.近视因素
高度近视(近视度数大于600度)患者发生飞蚊症的概率比正常人高。这是因为高度近视会导致眼球前后径变长,牵拉玻璃体,使其更容易出现变性、混浊。据统计,高度近视患者中约7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飞蚊症相关表现。
(二)病理性原因
1.眼内炎症
如葡萄膜炎等眼部炎症性疾病,炎症会导致眼内的细胞等成分进入玻璃体,引起玻璃体混浊。例如,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等会刺激眼部组织,使得玻璃体出现炎症细胞浸润,进而产生飞蚊症。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免疫系统攻击眼部组织,也会引发玻璃体混浊,出现眼前飞蚊的症状。
2.眼内出血
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可导致眼内出血,血液进入玻璃体后会引起混浊。比如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病程较长时容易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视网膜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玻璃体就会形成飞蚊症。一般糖尿病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发生眼内出血进而导致飞蚊症的风险明显增加。
眼外伤也可能导致眼内出血,从而引起飞蚊症。例如眼部受到撞击后,眼内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在玻璃体内形成混浊物,导致患者看到眼前有飞蚊飘动。
三、飞蚊症的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眼前有飘动的小黑影,有的像蚊子飞,有的呈点状、线状等。这些黑影可随眼球运动而飘动,在明亮的背景下更为明显。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闪光感,这是因为玻璃体牵拉视网膜等结构时产生的异常视觉信号。
四、飞蚊症的诊断
医生通常会通过眼底检查、眼部B超等检查来诊断飞蚊症。眼底检查可以观察视网膜、玻璃体等结构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眼底病变等导致飞蚊症的原因。眼部B超则能更清晰地看到玻璃体的混浊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例如,对于怀疑有视网膜脱离的飞蚊症患者,眼部B超检查可以明确视网膜是否有脱离的迹象。
五、飞蚊症的处理
(一)生理性飞蚊症
如果是生理性飞蚊症,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观察即可。但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过度疲劳。比如每天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每隔一段时间远眺放松眼睛等。对于老年人,还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监测玻璃体和眼底的变化情况。
(二)病理性飞蚊症
对于病理性飞蚊症,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例如,由葡萄膜炎引起的,需要使用抗炎药物治疗;由眼内出血引起的,根据出血量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止血、促进血液吸收等治疗,必要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眼内出血,可能需要根据病情进行激光治疗或者玻璃体切割手术等。
六、特殊人群飞蚊症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出现飞蚊症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出现,要高度重视。儿童飞蚊症可能与先天性眼部发育异常等有关。家长要带孩子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排除先天性眼底病变等严重疾病。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部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视力发育。
(二)孕妇
孕妇出现飞蚊症时,需要谨慎处理。首先要明确飞蚊症的原因,如果是生理性的,要注意用眼卫生和休息。如果是病理性的,在治疗时要考虑到胎儿的安全,需要与医生充分沟通,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孕期发生的葡萄膜炎等疾病,用药需要权衡利弊。
(三)老年人
老年人是飞蚊症的高发人群,尤其是生理性飞蚊症更为常见。老年人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眼底检查等。同时,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加重飞蚊症的病情或者引发其他眼部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