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血尿指排尿开始时带血、中末正常,常见于尿道、膀胱颈部、后尿道疾病,相关检查有体格、实验室、影像学检查,一般人群需调整生活方式、及时就医,特殊人群如儿童、中老年有不同应对要点,出现初始血尿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并针对性处理。
常见原因
尿道疾病:
年龄与性别因素:对于男性儿童,先天性尿道畸形可能导致初始血尿,如尿道瓣膜等;成年男性则可能因尿道炎、尿道结石等引起。女性儿童可能因外阴卫生不良导致尿道局部感染引发初始血尿,成年女性尿道短且直,更易发生尿道炎症、尿道损伤等导致初始血尿。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憋尿、不注意个人卫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尿道感染风险,从而引发初始血尿。例如,一些儿童因贪玩长时间憋尿,容易导致尿道细菌滋生引发炎症出现初始血尿。
病史情况:有尿道器械检查史的人群,可能因检查操作不当导致尿道黏膜损伤,进而出现初始血尿。
膀胱颈部疾病:
年龄因素:中老年人群膀胱颈部增生(如前列腺增生,男性多见)的发生率较高,增生的组织表面血管丰富,排尿起始时尿液冲击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出现初始血尿。儿童较少见膀胱颈部疾病导致的初始血尿。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饮酒、食用辛辣食物等可能刺激膀胱颈部,加重局部充血,增加初始血尿发生风险。有前列腺增生病史的患者,若不注意生活方式调整,如久坐、憋尿等,易诱发初始血尿。
病史情况:有膀胱颈部手术史的患者,术后恢复不良可能出现膀胱颈部相关出血导致初始血尿。
后尿道疾病:
年龄与性别因素:男性青壮年后尿道损伤多因骑跨伤等引起,会出现初始血尿;男性中老年可能因后尿道结石等导致初始血尿。女性后尿道疾病相对较少见。
生活方式影响:从事高危职业(如经常需要骑跨动作工作)的男性,生活方式中骑跨伤风险较高,易引发后尿道损伤出现初始血尿。
病史情况:有骨盆骨折病史的患者,骨折可能损伤后尿道,从而出现初始血尿。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年龄与性别差异:儿童体格检查时需注意外阴、尿道外口情况,成年男性要检查前列腺等部位,成年女性检查尿道外口及膀胱颈部情况。例如,检查男性儿童外阴是否有红肿、尿道外口是否有异常分泌物等。
生活方式相关观察:了解患者近期生活方式,如是否有憋尿、不注意卫生等情况,有助于判断可能的病因。
病史结合检查: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如是否有尿道器械检查史、骨盆骨折史等进行针对性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尿红细胞形态分析等。尿常规可发现尿液中红细胞数量等情况,尿红细胞形态分析有助于判断红细胞是肾小球源性还是非肾小球源性,从而初步区分是肾脏疾病还是尿路局部疾病导致的初始血尿。例如,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红细胞形态多正常,而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红细胞多有变形。
血液检查:对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导致的初始血尿可能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如凝血功能检查等,了解患者凝血状态。若凝血功能异常,可能提示有血液系统疾病等导致的出血倾向引发初始血尿。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用于检查尿道、膀胱、前列腺等部位是否有结石、增生、畸形等情况。对于儿童,超声检查相对安全,能初步观察泌尿系统结构;对于成年患者,可清晰显示膀胱内情况、前列腺大小等。例如,超声发现膀胱内结石可解释初始血尿可能与结石刺激尿道有关。
尿道镜、膀胱镜检查:对于怀疑尿道、膀胱颈部、后尿道有病变的患者,可进行尿道镜或膀胱镜检查,直接观察病变部位情况,如是否有炎症、结石、肿瘤等。但检查会给患者带来一定不适,儿童需在充分麻醉等安全措施下进行。
应对建议
一般人群: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每天清洗外阴(儿童要注意正确清洗方法,从前向后洗),避免憋尿,适量饮水,通过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例如,每天保证儿童饮用足够量的水,促进尿液排出。
及时就医检查:出现初始血尿后,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如成年男性出现初始血尿,应尽快进行尿常规、超声等检查。
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出现初始血尿时,家长要特别重视,因为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且儿童泌尿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病因可能较为复杂。要带儿童及时到儿科就诊,进行详细检查,在检查过程中要配合医生,确保检查顺利进行,如在进行膀胱镜检查时要安抚儿童情绪,保证检查安全。
中老年人群:中老年出现初始血尿时,除了考虑常见的良性疾病如前列腺增生等,还需警惕泌尿系统肿瘤的可能。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全面检查,如肿瘤标志物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疾病。同时,中老年人群要注意定期进行泌尿系统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