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检查包括泪液分泌、泪膜稳定性、角膜染色、泪液渗透压、眼表上皮细胞状态等检查。泪液分泌检查有SchirmerⅠ、Ⅱ试验,分别用于测泪液分泌量及区分病因;泪膜稳定性检查用泪膜破裂时间(BUT),小于10秒提示泪膜稳定性下降;角膜染色有荧光素、孟加拉玫瑰红染色,可显示角膜损伤及角结膜细胞损害;泪液渗透压大于308mOsm/L可助诊干眼症;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可了解眼表上皮细胞状态。不同人群检查有差异及不同意义。
一、泪液分泌检查
1.SchirmerⅠ试验
检查方法:用滤纸条测量泪液分泌量。将滤纸条的一端置于下睑中外1/3交界处的结膜囊内,其余部分垂下,保持5分钟后测量滤纸被泪液浸湿的长度。
意义:正常情况下,SchirmerⅠ试验滤纸浸湿长度大于等于10mm/5min;若小于5mm/5min则提示泪液分泌减少,对于干眼症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不同年龄人群可能有差异,儿童的正常范围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一般儿童正常SchirmerⅠ试验结果也有相应的参考区间,比如幼儿可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范围。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处于空调环境或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人,该检查更能准确评估其泪液分泌情况,因为这类人群泪液分泌减少的风险较高。有眼部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眼部手术史等,可能影响泪液分泌,通过该检查可辅助判断是否因泪液分泌问题导致干眼症。
2.SchirmerⅡ试验
检查方法:在SchirmerⅠ试验的基础上,同时麻醉鼻黏膜,以检测基础泪液分泌量。
意义:主要用于区分干眼症是由于泪液分泌不足还是泪液排出异常等原因引起。其结果的解读与SchirmerⅠ试验类似,但能更全面地评估泪液分泌相关情况。对于儿童,该检查可能需要更谨慎操作,因为儿童配合度相对较低,需要医护人员有更熟练的操作技巧以保证结果准确。对于有鼻部疾病史的人群,如鼻炎等,可能影响SchirmerⅡ试验结果,需要综合考虑病史来判断干眼症的病因。
二、泪膜稳定性检查
1.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
检查方法:在结膜囊内滴入荧光素钠溶液后,让受检者眨眼数次,然后睁眼注视前方,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泪膜破裂的时间。
意义:正常泪膜破裂时间大于等于10秒;若小于10秒则提示泪膜稳定性下降,是干眼症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不同年龄阶段人群泪膜破裂时间有差异,儿童的泪膜破裂时间相对较短,但一般也有正常范围。对于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的人群,由于隐形眼镜可能影响泪膜稳定性,该检查能更好地评估其眼部状况,判断是否患有干眼症及严重程度。有眼部炎症病史的人群,炎症可能破坏泪膜,通过BUT检查可发现泪膜稳定性的变化,辅助诊断干眼症。
三、角膜染色检查
1.荧光素染色
检查方法:滴入荧光素钠溶液后,用钴蓝光观察角膜,可见角膜上皮缺损处着色。
意义:可以直观地显示角膜上皮缺损的情况,反映角膜的损伤程度,有助于评估干眼症的严重程度。儿童由于配合度问题,可能需要更耐心的操作来准确观察角膜染色情况。对于有眼部外伤史的人群,角膜染色检查能明确是否存在角膜上皮损伤及损伤程度,结合其他检查判断是否与干眼症相关。
2.孟加拉玫瑰红染色
检查方法:滴入孟加拉玫瑰红溶液后,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结膜和角膜的失活细胞会着色。
意义:能更敏感地发现角结膜上皮细胞的损害,对于早期干眼症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在特殊人群中,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出现角结膜细胞损害,通过孟加拉玫瑰红染色检查可早期发现干眼症相关的细胞损害情况。
四、泪液渗透压检查
1.检查方法:通过特定的仪器测量泪液的渗透压。
意义:干眼症患者的泪液渗透压通常升高,泪液渗透压大于308mOsm/L可作为干眼症的诊断依据之一。不同年龄人群泪液渗透压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的泪液渗透压正常范围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对于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的人群,如抗组胺药等,可能影响泪液渗透压,通过该检查可评估药物对眼部泪液情况的影响,判断是否引发干眼症。
五、眼表上皮细胞状态检查
1.共聚焦显微镜检查
检查方法: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眼表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等情况。
意义:可以在细胞水平上了解眼表上皮细胞的状态,对于早期发现干眼症导致的眼表细胞变化有重要意义。对于儿童,由于其眼表结构和成人有一定差异,共聚焦显微镜检查需要根据儿童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操作参数,以获得准确的细胞状态信息。对于患有遗传性眼表疾病的人群,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能更精确地观察眼表上皮细胞的异常情况,辅助诊断干眼症及明确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