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颌骨髓炎患者的护理包括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引流护理和心理护理。一般护理中患者要保证休息与合适体位,密切观察病情;饮食需给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量多次进食;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等清洁,注意避免损伤黏膜;引流护理要保持引流管通畅,护理局部伤口;心理护理针对儿童、成人、老年不同人群特点进行安抚和疏导,家长及家属配合协助。
一、一般护理
1.休息与体位
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急性化脓性颌骨髓炎患者需卧床休息,以减少机体消耗。对于儿童患者,要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其睡眠时间。体位方面,可采取半卧位,利于脓液引流,减轻局部肿胀引起的压迫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半卧位的角度可根据其舒适度适当调整,但一般保持上身抬高30°-50°为宜。
老年患者体质相对较弱,休息时更要注意保暖,避免因体位不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等问题。
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儿童患者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温变化相对较快,需更频繁地监测。急性化脓性颌骨髓炎患者体温可升高,若体温超过38.5℃,需密切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观察局部症状,如颌面部肿胀的范围、程度、皮肤温度、有无波动感等,对于儿童患者,其面部肿胀可能进展较快,要及时发现变化。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等,可通过儿童的哭闹程度、成人的主诉来判断,疼痛严重时可能影响患者的进食、睡眠等。
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除了局部和生命体征观察外,还需注意其全身状况的变化,如有无意识改变等情况。
二、饮食护理
1.饮食种类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保证患者营养摄入,促进伤口愈合。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咀嚼功能不完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更适合,可选择牛奶、鸡蛋羹、果汁、蔬菜泥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硬、过烫的食物,防止刺激局部伤口,加重疼痛和肿胀。老年患者牙齿可能存在问题,饮食选择上要更注重软烂易消化,同时保证营养均衡。
对于糖尿病患者合并化脓性颌骨髓炎时,饮食需在糖尿病饮食基础上进行调整,严格控制糖分摄入,保证优质蛋白等营养物质的供给。
2.进食方式
鼓励患者少量多次进食,以减轻吞咽时对局部的刺激。儿童患者进食时要避免急躁,防止呛咳,可缓慢喂食。对于不能自行进食的患者,要协助其进食,注意进食速度和量。老年患者吞咽功能可能下降,进食时更要缓慢,防止误吸。
三、口腔护理
1.口腔清洁方法
常用生理盐水或3%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口腔护理,每天2-3次。对于儿童患者,操作要轻柔,可使用儿童专用的口腔护理用品。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滋生,防止感染扩散。
老年患者若有口腔疾病,如牙周炎等,在口腔护理时要特别注意对原有口腔疾病的维护,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溶液,避免刺激口腔黏膜。
2.注意事项
口腔护理时要避免损伤口腔黏膜,尤其是儿童患者口腔黏膜较为娇嫩。对于佩戴假牙的患者,在化脓性颌骨髓炎发作期间,应暂时取下假牙,待炎症控制后再佩戴,清洗假牙时要注意清洁卫生。
四、引流护理
1.引流管护理(如有)
若患者进行了切开引流,要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堵塞。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并记录,儿童患者引流液的观察要更细致,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定期更换引流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继发感染。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在引流管护理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引起患者不适,同时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因为老年患者感染恢复相对较慢,引流异常可能提示病情变化。
2.局部伤口护理
保持切开引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保护伤口,避免患儿用手抓挠伤口。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老年患者伤口愈合能力较差,要加强伤口护理,促进伤口愈合。
五、心理护理
1.不同人群心理特点
儿童患者由于对疾病的恐惧和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容易出现哭闹、烦躁等情绪。要通过温和的语言、玩具等方式安抚儿童,减轻其恐惧心理。成人患者可能因疾病影响外貌、进食等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要给予心理支持,向患者解释疾病的治疗过程和预后,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老年患者可能因疾病困扰和对健康的担忧,心理压力较大,要多与老年患者沟通,关心其心理状态,给予鼓励和安慰。
对于儿童患者的家长,要给予心理指导,让家长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儿的护理和安抚工作;对于老年患者的家属,要告知其关心老人心理状态的重要性,共同帮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