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索静脉曲张多见于青壮年,左侧常见,由解剖因素、瓣膜功能不全等致,有阴囊坠胀疼痛、影响生育等表现,可通过体格检查、超声、精液分析诊断,分保守和手术治疗,与不育相关,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体检预防管理。
一、精索静脉曲张的定义与解剖基础
精索静脉曲张是指精索内蔓状静脉丛的异常伸长、扩张和迂曲,多见于青壮年,以左侧发病较为常见。精索内静脉起自睾丸静脉丛,在腹股沟管内汇成1-2支静脉,然后进入腹膜后合成1支精索内静脉,左侧精索内静脉呈直角注入左肾静脉,右侧精索内静脉直接注入下腔静脉,这一解剖特点使得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更为多见。
二、发病机制
1.解剖因素:如左侧精索内静脉的解剖结构特点,血液回流阻力相对较大,容易发生淤积;此外,精索内静脉周围的结缔组织薄弱等解剖因素也与发病相关。
2.瓣膜功能不全:精索内静脉的瓣膜可防止血液逆流,当瓣膜功能不全时,血液容易反流,导致静脉丛扩张。年龄增长可能会使瓣膜功能逐渐出现退化等情况,增加发病风险。青壮年时期生殖系统血液供应旺盛,也是发病的一个相关因素。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阴囊坠胀、疼痛:多在站立过久、行走劳累后加重,平卧休息后可缓解。部分患者可伴有阴囊部位的隐痛不适,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腹股沟区等部位。对于青壮年男性,由于活动量较大,这种症状可能会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一定影响;而对于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可能症状相对不典型,但也可能存在阴囊部位的不适感。
生育功能影响:约有30%-40%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会出现精液质量异常进而影响生育能力。这是因为精索静脉曲张可导致阴囊内温度升高,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使精子数量减少;精子活力下降,畸形率增加等。对于有生育计划的青壮年男性,这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2.体征:站立时可见患侧阴囊明显下垂,阴囊表面可看到或触及蚯蚓状迂曲的静脉团。触诊时可感觉到精索内曲张的静脉似蚯蚓团块状。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一般站立位检查,可见阴囊外观改变及触及曲张静脉团。Valsalva试验可辅助诊断,即患者用力屏气增加腹压时,可更明显地触及曲张静脉。
2.超声检查:是诊断精索静脉曲张的重要方法。可清晰显示精索静脉的直径、血流情况等。一般认为精索内静脉直径超过2mm考虑可能存在静脉曲张。超声检查对于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也适用,可动态观察精索静脉的情况,对于早期发现精索静脉曲张有重要意义。
3.精液分析:对于怀疑有生育功能影响的患者,精液分析是必要的检查。通过精液分析可了解精子的数量、活力、畸形率等指标,评估生育功能受损情况。
五、治疗方式
1.保守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轻度精索静脉曲张,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轻,以及生育功能未受明显影响的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阴囊托带,可托起阴囊,减轻坠胀感;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对于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由于其身体仍在发育,部分轻度精索静脉曲张有自行缓解的可能,可先采取保守观察,定期复查超声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2.手术治疗
适应证:中度及重度精索静脉曲张;伴有明显症状(如阴囊坠胀疼痛严重影响生活);精液质量异常影响生育等情况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经腹股沟途径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经腹膜后途径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等。手术的目的是阻断精索内静脉的血液反流,改善阴囊内环境,恢复生育功能等。对于青少年患者,手术治疗需谨慎权衡利弊,充分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
六、对生育的影响及相关研究
大量研究表明,精索静脉曲张与男性不育密切相关。精索静脉曲张导致不育的机制除了前面提到的温度升高影响生精功能外,还可能与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有关。有研究显示,经过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后,部分患者的精液质量可得到改善,生育能力有所提高。例如一些临床研究追踪了接受精索静脉曲张手术的患者,发现术后一定时间内,精子数量、活力等指标有上升趋势,怀孕率也有所提高。但不同患者对手术的反应存在差异,需要个体化评估。
七、预防与健康管理
1.生活方式调整:对于青壮年男性,应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定时起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健康的体重,过重的体重可能会增加腹压,影响精索静脉回流。戒烟限酒,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精索静脉曲张的病情或影响生育功能。
2.定期体检:青壮年男性应定期进行阴囊超声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精索静脉曲张。对于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应加强监测。儿童及青少年如果发现阴囊部位有异常情况,也应及时就医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