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结石的防治可从增加水分摄入、合理饮食结构和特定营养成分补充三方面着手。增加水分摄入能稀释尿液中结石物质浓度,成人每天应饮2-3升水保证尿量超2000毫升,不同人群有相应饮水注意事项;合理饮食结构包括增加蔬果摄入(蔬果含利于防结石成分,要保证量)、控制蛋白质摄入(成人每千克体重0.8-1.0克)、限制高盐食物(每天盐摄入不超6克)、减少高嘌呤食物(尿酸结石患者需限);特定营养成分补充有枸橼酸盐补充(遵医嘱,不同人群有差异)和镁元素补充(通过饮食,成人每天需300-400毫克,不同人群有补充特点)。
尿结石的防治可从增加水分摄入、合理饮食结构和特定营养成分补充三方面着手。增加水分摄入能稀释尿液中结石物质浓度,成人每天应饮2-3升水保证尿量超2000毫升,不同人群有相应饮水注意事项;合理饮食结构包括增加蔬果摄入(蔬果含利于防结石成分,要保证量)、控制蛋白质摄入(成人每千克体重0.8-1.0克)、限制高盐食物(每天盐摄入不超6克)、减少高嘌呤食物(尿酸结石患者需限);特定营养成分补充有枸橼酸盐补充(遵医嘱,不同人群有差异)和镁元素补充(通过饮食,成人每天需300-400毫克,不同人群有补充特点)
一、增加水分摄入
原理: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增加尿量,从而稀释尿液中结石物质的浓度,减少晶体沉积,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尿结石。一般来说,成人每天应饮用1.5-2升的水,对于尿结石患者,建议每天饮水量在2-3升左右,以保证每天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例如,一项研究表明,增加水分摄入可使尿结石的复发风险降低50%以上。
不同人群:儿童应根据年龄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一般婴幼儿每天需水量约为100-150毫升/千克体重,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老年人由于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也应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可少量多次饮水。
二、合理饮食结构
(一)增加蔬果摄入
原理: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例如,富含枸橼酸盐的蔬果(如柑橘类水果)可以增加尿液中枸橼酸盐的排泄,枸橼酸盐能抑制尿液中钙盐的结晶形成,从而预防尿结石。一般建议每天摄入500克以上的蔬菜和200-300克的水果。
不同人群:儿童在保证蔬果摄入时要注意避免误吸等情况,可将蔬果制成适合儿童食用的形式;老年人由于牙齿等原因,可能需要将蔬果制作得更软烂,如打成蔬果泥等,但要注意营养均衡搭配。
(二)控制蛋白质摄入
原理:适量的蛋白质摄入是必要的,但过量的蛋白质摄入会使尿液中钙、尿酸等排泄增加,增加尿结石形成风险。一般成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每千克体重0.8-1.0克左右。例如,高蛋白饮食者患尿结石的风险比正常饮食者高。
不同人群: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摄入需保证,但也要避免过度;老年人若有肾功能减退等情况,更要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遵循低蛋白饮食原则,以减轻肾脏负担。
(三)限制高盐食物
原理:高盐饮食会使人体钠离子摄入增加,从而促进尿液中钙的排泄,增加尿结石风险。建议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
不同人群:儿童应注意避免过早摄入高盐食物,培养清淡饮食的习惯;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血压等问题,高盐饮食还可能加重高血压等疾病,所以更要严格限制盐的摄入。
(四)减少高嘌呤食物
原理: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会使尿酸生成增加,尿酸结石患者需限制高嘌呤食物。常见的高嘌呤食物有动物内脏、海鲜、浓汤等。例如,痛风性尿结石患者应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
不同人群:儿童一般较少接触高嘌呤食物,但如果有特殊病史等情况也需注意;老年人若同时患有痛风等疾病,更要避免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三、特定营养成分补充
(一)枸橼酸盐补充
原理:如前文所述,枸橼酸盐能抑制结石形成,对于一些尿结石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枸橼酸盐制剂,但需注意个体差异。例如,对于含钙结石患者,补充枸橼酸盐可能有一定的预防复发作用。
不同人群:儿童一般不建议自行补充枸橼酸盐制剂,除非有医生特别指导;老年人在补充枸橼酸盐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
(二)镁元素补充
原理:镁元素可以抑制草酸钙结晶的形成,增加尿液中草酸的溶解度。一些研究发现,补充镁元素可能对尿结石预防有一定帮助。一般通过饮食补充镁元素,富含镁的食物有坚果、豆类等,成人每天镁的摄入量建议在300-400毫克左右。
不同人群:儿童可通过食用富含镁的食物如坚果(注意避免呛咳风险)、豆类等来补充镁元素;老年人若有相关需求,可在饮食调整的基础上考虑是否需要额外补充镁剂,但同样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