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需进行病情评估与监测,包括一般状况和腹部体征评估;完善相关检查,有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等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等;术前要进行禁食禁饮、胃肠减压、抗感染、心理护理、皮肤准备等准备措施,儿童等特殊人群需特殊对待。
一、病情评估与监测
1.一般状况评估
对于不同年龄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需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更频繁地监测体温,成人也需定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以了解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及循环状态。例如,若患者心率增快,可能提示炎症反应较重或存在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表现;血压下降则需警惕休克的发生。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要格外注意病情变化,因为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身不适。
2.腹部体征评估
详细检查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的部位、范围和程度。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典型表现为右下腹麦氏点附近的固定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但对于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腹部体征可能不典型,儿童可能腹部压痛范围较广,老年人由于反应迟钝,肌紧张可能不明显,需综合判断。同时要注意有无腹胀、肠鸣音情况,若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能提示有腹膜炎导致的肠麻痹。
二、完善相关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例如,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大幅增加,提示存在较严重的细菌感染。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血常规参考值不同,儿童的白细胞计数相对较高,成人白细胞计数一般在(4-1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在50%-70%左右,若超出此范围则提示异常。
C反应蛋白(CRP):CRP是反映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时CRP会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炎症严重程度相关。
凝血功能检查: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要进行凝血功能检查,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避免手术中出现出血风险。不同年龄患者的凝血功能参考值有差异,儿童的凝血功能指标与成人有所不同,如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的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需依据儿童的参考值来判断是否正常。
2.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帮助判断阑尾的形态、大小及周围有无渗出等情况,对于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有一定价值。对于儿童,腹部超声是较为常用的检查方法,因为儿童对X线等辐射较敏感,超声无辐射且能较好地显示阑尾及周围组织情况。通过超声可以观察到阑尾是否增粗、周围有无积液等。
腹部CT: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考虑行腹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阑尾及周围组织的病变情况,尤其对于复杂病例或合并其他腹部疾病的患者。但需注意CT检查有一定辐射,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要谨慎选择,儿童在进行CT检查时需做好辐射防护。
三、术前准备措施
1.禁食禁饮
患者需严格禁食禁饮,防止术中呕吐引起误吸。成人一般要求术前6-8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儿童根据年龄不同有所调整,较小的儿童禁食时间相对较短,如婴儿术前4小时禁食,2小时禁饮,以避免手术过程中发生反流、误吸导致窒息等严重并发症。
2.胃肠减压
放置胃肠减压管,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胃肠道内压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和手术操作。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胃肠减压管的选择和放置方法需注意,儿童的胃肠减压管较细,要轻柔操作,避免损伤胃肠道黏膜。
3.抗感染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细菌培养等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一般选用针对肠道杆菌等常见致病菌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等。对于儿童,要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抗生素,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骨骼发育等的药物。要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控制炎症,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一般在术前就应开始合理使用抗生素,以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
4.心理护理
对于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尤其是儿童患者的家长和老年患者。向他们解释手术的必要性、过程及预后等,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儿童患者可能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要通过温和的方式进行安抚,如与儿童交流、给予适当的鼓励等;老年患者可能担心手术风险等,要耐心讲解,增强其对手术的信心。
5.皮肤准备
进行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如清洁右下腹手术区域的皮肤,去除毛发等,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对于儿童皮肤较娇嫩,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皮肤。
6.肠道准备
一般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诊手术无需常规肠道准备,但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可能需要简单的肠道准备。如合并肠梗阻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进行灌肠等肠道准备措施,但对于单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不常规进行复杂的肠道准备,以免刺激阑尾导致炎症扩散等不良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