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肾积水是尿液从肾盂排出受阻致肾内压力增高、肾盂肾盏扩张等的病症,常见病因有尿路梗阻(先天性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后天性如结石、肿瘤、周围病变)和神经性因素(如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表现有无症状或腰部胀痛、血尿、感染表现等;诊断靠B超、CT、静脉肾盂造影等;治疗需去除病因(如先天性狭窄手术、结石药物或手术、肿瘤手术)及缓解肾积水(如引流),并考虑不同患者特点及基础病史影响。
一、常见病因
1.尿路梗阻
先天性因素:
对于婴幼儿,可能存在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这是较为常见的先天性梗阻原因。这种狭窄会阻碍尿液从肾盂流入输尿管,导致左肾积水。例如,胚胎发育过程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正常通道未形成,就会出现狭窄情况。
还有可能是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等先天性尿路结构异常问题,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
后天性因素:
结石是常见的后天性梗阻原因。左肾或输尿管的结石会堵塞尿路,如肾结石掉到输尿管中,就会阻碍尿液通过,引发左肾积水。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个人的代谢异常、长期饮水过少等。
肿瘤也是一个因素,如左肾盂、输尿管肿瘤,肿瘤生长会占据尿路空间,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另外,腹腔内的肿瘤,如结肠癌、直肠癌等,也可能压迫输尿管,引起左肾积水。
泌尿系统周围的病变也可造成梗阻,像盆腔的炎症、纤维化等,可能会累及输尿管,影响其正常的通畅性。
2.神经性因素: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功能障碍的疾病。例如,脊髓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可引起膀胱排尿功能异常,进而影响尿液从肾脏排出,导致左肾积水。当膀胱失去正常的排尿反射或排空功能时,尿液会反流至输尿管、肾盂,引起肾积水。
二、临床表现
1.无症状:
在疾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时通过B超等检查发现左肾积水。比如一些患者在进行常规的健康体检时,B超检查提示左肾有积水情况,但自身没有任何不适感觉,像腰痛、尿频、尿急等症状都不明显。
2.有症状
腰部胀痛:患者可能会感到左侧腰部隐隐作痛或胀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如果是梗阻逐渐加重,疼痛可能会比较明显。例如,当尿路梗阻不断加剧,肾盂内压力持续升高时,腰部的胀痛感会更加显著。
血尿: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尿症状,这是因为尿路梗阻后,肾盂肾盏内压力变化,导致黏膜血管破裂出血。血尿的表现可以是镜下血尿,即通过显微镜才能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也可以是肉眼血尿,尿液呈现红色。
感染表现:如果左肾积水合并感染,患者会出现发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比如细菌在积水的尿液中滋生繁殖,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就会出现这些感染相关的表现。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这是初步筛查左肾积水的常用方法。B超可以清晰地显示肾脏的形态、大小以及肾盂肾盏扩张的情况,能够初步判断左肾积水的程度。例如,通过B超可以测量肾盂分离的宽度,一般来说,肾盂分离在1-2cm可能为轻度积水,2-4cm为中度积水,大于4cm为重度积水等。
CT检查:CT检查对于左肾积水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可以更清楚地显示尿路梗阻的部位、病因等。它能够发现一些B超不易察觉的细微病变,比如较小的结石、肿瘤等。例如,对于一些复杂的尿路梗阻情况,CT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信息,帮助医生明确病因。
静脉肾盂造影(IVP):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观察造影剂在泌尿系统的排泄情况,从而了解尿路是否通畅以及左肾积水的程度和梗阻部位。如果尿路存在梗阻,造影剂的排泄会出现延迟或受阻的情况。
四、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
对于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可采用手术治疗,如肾盂成形术,通过手术重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正常结构,恢复尿液的通畅排出。
对于结石引起的梗阻:如果结石较小,可以通过药物排石等方法促进结石排出;如果结石较大,则可能需要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或经皮肾镜取石等手术治疗。
对于肿瘤引起的梗阻:需要根据肿瘤的性质、部位等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切除肿瘤以解除梗阻。
2.缓解肾积水
如果肾积水导致肾功能已经受到较严重的影响,或者存在严重的感染等情况,可能需要先进行引流治疗,如放置输尿管支架管或进行肾穿刺造瘘术,引流尿液,缓解肾盂内压力,保护肾功能,为后续的病因治疗创造条件。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各自的特点。例如,儿童患者的先天性尿路结构异常较为常见,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泌尿系统感染等问题的预防和处理等。同时,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合并左肾积水时,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可能会影响感染的控制和伤口的愈合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