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是晶体物质和有机基质在肾脏异常聚积所致,与代谢、局部等因素有关,有相应症状和影像学表现,诊断需结合多方面并与肾结核钙化等鉴别;肾钙化分生理性和病理性,有不同成因、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诊断要依据影像学及结合病史等并与肾结石鉴别,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等有差异。
一、定义与成因
肾结石
定义:是一些晶体物质(如钙、草酸、尿酸、胱氨酸等)和有机基质(如基质A、酸性黏多糖等)在肾脏的异常聚积所致,为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
成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代谢异常(如钙、草酸、尿酸或胱氨酸等代谢紊乱)、局部因素(如尿路梗阻、感染、异物等)。例如,尿液中钙浓度升高,若超过了尿液的溶解度,就可能形成以钙盐为主的肾结石;尿酸代谢异常导致尿酸结石形成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患病,男性多于女性,生活方式方面,饮水少、高嘌呤饮食、高动物蛋白饮食等会增加患病风险,有泌尿系统基础疾病病史的人群患病几率也更高。
肾钙化
定义:是指肾脏内有钙盐沉积,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
成因:生理性肾钙化可能与年龄增长有关,随着年龄增加,肾脏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钙盐沉积;病理性肾钙化常见于某些疾病,如肾小管性酸中毒、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结核、肾损伤修复后等。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出现,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生活方式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但有基础疾病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肾钙化,比如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史的人群,由于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异常,会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容易引发肾钙化。
二、影像学表现
肾结石
在影像学检查中,如超声检查,肾结石表现为强回声团,后方伴有声影;X线平片上,肾结石可表现为高密度影,其位置、大小、数目等可清晰显示;CT检查对于肾结石的显示更为清晰,不仅能确定结石的存在,还能明确结石的具体位置、大小以及是否引起尿路梗阻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的肾结石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基本相似,但儿童肾结石相对较少见,其影像学表现需要结合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儿童若有相关病史,如先天性尿路畸形等,更容易出现肾结石相关的影像学异常。
肾钙化
超声检查时,肾钙化表现为强回声,但一般无声影或声影不明显;X线平片上肾钙化的密度相对肾结石可能较低;CT检查可发现肾脏内有高密度的钙化灶,其形态多样,可为点状、斑片状等。不同年龄人群的肾钙化在影像学上的表现有所不同,老年人肾钙化相对常见,可能与衰老导致的代谢变化等有关,儿童肾钙化多与先天性疾病等相关,通过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肾脏内异常的钙化灶情况。
三、临床表现
肾结石
症状多样,常见的有肾区疼痛,可为隐痛或绞痛,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腹股沟等部位;血尿,可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还可能出现排尿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的症状表现有一定差异,儿童肾结石患者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排尿异常等,而成人主要以典型的肾区疼痛和血尿等表现为主。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如长期饮水少的人,更容易出现疼痛发作等症状,有泌尿系统基础疾病病史的患者,症状可能更复杂,且更容易反复发作。
肾钙化
大多数肾钙化患者无明显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发现。但如果肾钙化是由某些疾病引起,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的肾钙化,可能会伴有原发病的相关表现,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出现骨骼疼痛、乏力等症状;如果肾钙化引起尿路梗阻等并发症时,也可能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腰痛、血尿等。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人肾钙化若无症状可能更易被忽视,儿童肾钙化若与先天性疾病相关,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等情况,需要密切关注。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肾结石
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影像学检查等。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发作情况、既往病史等,结合超声、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结石的存在。需要与肾结核钙化、胆囊结石异位等进行鉴别。肾结核钙化多有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乏力等,且尿中可找到结核杆菌;胆囊结石异位至肾脏相对少见,通过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及病史询问可鉴别。不同年龄人群在诊断时需要考虑其特殊情况,儿童诊断时要排除先天性尿路畸形等导致结石形成的因素,老年患者要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和基础疾病等。
肾钙化
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发现肾脏内钙化灶,同时结合患者的病史、原发病情况等。需要与肾结石进行鉴别,肾结石一般有典型的症状及影像学上强回声伴声影等特点,而肾钙化一般无声影或声影不明显,且多数肾钙化无症状。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出现肾钙化,需要结合甲状旁腺功能相关检查进行鉴别诊断。不同年龄人群在诊断时,儿童肾钙化要考虑先天性疾病因素,老年人肾钙化要考虑衰老相关因素及基础疾病因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