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梗阻因梗阻部位、程度、发展速度不同症状各异,有排尿异常(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潴留)、局部疼痛(腰部或腹部疼痛、膀胱区疼痛)、肾功能损害相关表现(少尿或无尿、水肿)及其他表现(血尿、感染表现)。
一、排尿异常
排尿困难:表现为排尿费力、尿流变细、射程短等。例如,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路梗阻,患者在排尿时需要用力才能排出尿液,且尿线变细。这是因为前列腺增生导致尿道狭窄,尿液通过受阻。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排尿困难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较为常见,而女性也可能因尿道狭窄、膀胱颈梗阻等原因出现排尿困难。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可能会加重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排尿困难症状。
尿频、尿急:梗阻早期,由于膀胱为克服梗阻,加强收缩,可出现尿频、尿急症状。比如,膀胱结石引起的尿路梗阻,患者会频繁产生尿意,且难以控制排尿。在儿童中,尿路梗阻可能导致尿频、尿急,同时可能伴有哭闹不安等表现,这是因为儿童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梗阻带来的不适更易通过哭闹等方式表现出来。对于有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的人群,尿路梗阻可能诱发或加重尿频、尿急症状,需要特别注意及时处理梗阻问题以缓解症状。
尿潴留:是尿路梗阻严重时的表现,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排出。急性尿潴留时,患者下腹部胀痛难忍,膀胱明显充盈;慢性尿潴留则表现为排尿不尽,膀胱长期处于充盈状态。例如,尿道结石突然完全梗阻尿道时可导致急性尿潴留。在老年男性中,前列腺增生逐渐加重可能导致慢性尿潴留,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长时间没有完全排空膀胱,且症状逐渐加重。对于尿潴留患者,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都需要及时处理以避免进一步的肾脏损害等并发症。
二、局部疼痛
腰部或腹部疼痛:上尿路梗阻时,梗阻部位以上的输尿管或肾盂会因尿液积聚而扩张,引起腰部或上腹部胀痛或绞痛。例如,输尿管结石引起的梗阻,可出现突然发作的肾绞痛,疼痛剧烈,常放射至下腹部、腹股沟及会阴部,患者疼痛难忍,辗转不安。不同部位的尿路梗阻疼痛部位有所不同,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引起的疼痛多位于腰部,而输尿管中下段梗阻引起的疼痛可向下腹放射。对于有泌尿系统结石病史的人群,更易发生尿路梗阻导致腰部或腹部疼痛,需要定期进行泌尿系统检查。女性在妊娠期可能因子宫压迫输尿管等原因出现尿路梗阻相关疼痛,需要特别关注胎儿情况的同时积极处理尿路梗阻。
膀胱区疼痛:下尿路梗阻时,膀胱为克服梗阻压力,逼尿肌增厚,膀胱黏膜可形成小梁,甚至憩室,此时患者可出现膀胱区胀痛。比如,良性前列腺增生晚期导致下尿路梗阻,患者会感觉膀胱区域有胀满不适的疼痛。在儿童下尿路梗阻中,如先天性尿道瓣膜,也可能出现膀胱区疼痛,影响儿童的正常生活和发育,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三、肾功能损害相关表现
少尿或无尿:急性完全性尿路梗阻可导致少尿或无尿。例如,双侧输尿管梗阻或孤立肾的单侧输尿管梗阻,可使肾脏无法排出尿液,导致尿量急剧减少甚至无尿。长期慢性尿路梗阻则会逐渐导致肾功能减退,出现渐进性少尿。对于患有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儿童,如双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可能在较早年龄就出现肾功能损害相关表现,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老年人本身肾功能储备下降,尿路梗阻时更容易出现少尿、无尿等严重肾功能损害情况,应更加重视早期诊断和干预。
水肿:肾功能损害导致水钠潴留时,患者可出现水肿,常见于眼睑、下肢等部位。随着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水肿可能逐渐加重,甚至出现全身水肿。例如,慢性尿路梗阻引起慢性肾衰竭时,水肿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在儿童尿路梗阻导致肾功能损害时,水肿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改善肾功能,减轻水肿症状。
四、其他表现
血尿:尿路梗阻时,梗阻部位的黏膜受到牵拉、摩擦或感染等因素可引起血尿。例如,结石移动损伤输尿管或膀胱黏膜可导致血尿,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不同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血尿表现有所差异,肿瘤引起的尿路梗阻可能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对于出现血尿的患者,尤其是伴有尿路梗阻症状的,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在女性中,泌尿系统结核引起的尿路梗阻也可能导致血尿,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尿相鉴别。
感染表现:尿路梗阻时,尿液排出不畅,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出现发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例如,肾盂肾炎是上尿路梗阻常见的并发症,患者会有高热、腰痛等表现。对于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尿路梗阻时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且感染可能较为严重,需要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处理尿路梗阻问题,预防感染加重。儿童尿路梗阻合并感染时,可能表现为发热、哭闹不安、尿液异常等,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避免感染扩散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