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分为急性和慢性,病因有机械性梗阻(尿道病变、膀胱颈部梗阻等)和动力性梗阻(神经源性因素、药物因素等),临床表现不同,诊断靠体格检查、影像学及尿流动力学检查,治疗分急性和慢性,不同人群尿潴留有各自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分类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正常排出的一种病症。可分为急性尿潴留和慢性尿潴留。急性尿潴留起病突然,膀胱内瞬间充满尿液,患者会有强烈的排尿欲望但无法排出,下腹部胀痛明显;慢性尿潴留则是逐渐发生的,病程较长,患者可能有排尿困难、尿频、尿不尽等表现,膀胱常处于充盈状态。
二、病因
(一)机械性梗阻
1.尿道病变:尿道狭窄,多因炎症、外伤等引起,如淋病性尿道炎愈合后可导致尿道狭窄;尿道结石、肿瘤等可阻塞尿道,影响尿液排出。
2.膀胱颈部梗阻:前列腺增生是引起男性老年人膀胱颈部梗阻的常见原因,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会压迫尿道,阻碍尿液流出;膀胱结石、膀胱肿瘤等也可导致膀胱颈部梗阻。
(二)动力性梗阻
1.神经源性因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出血、脑梗死、脊髓肿瘤等可影响排尿中枢的功能;周围神经病变,如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可导致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障碍,使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或尿道括约肌痉挛,从而引起尿潴留。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引起尿潴留,如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山莨菪碱等)、抗组胺药物(氯苯那敏等)、某些抗抑郁药物等,它们可抑制膀胱逼尿肌的收缩或导致尿道括约肌痉挛。
3.低血钾等电解质紊乱:严重的低血钾可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导致膀胱逼尿肌无力,引起尿潴留。
4.生活方式因素:长时间卧床的患者,由于活动减少,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下降,容易发生尿潴留;此外,不习惯使用便器的患者,如术后患者,可能因排尿姿势改变而发生尿潴留。
三、临床表现
(一)急性尿潴留
患者下腹部突然胀痛,膀胱区膨隆,触摸可感觉到增大的膀胱,患者有急迫的排尿感但无法排出尿液,部分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等表现。
(二)慢性尿潴留
患者可能有排尿困难,表现为排尿起始缓慢、尿线变细、射程变短等;尿频、尿不尽,患者排尿后不久又有尿意;长期慢性尿潴留可导致膀胱结石、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血尿、腰酸、乏力等。
四、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下腹部,观察是否有膨隆的膀胱,触诊膀胱的大小、质地等。还会检查尿道外口,看是否有狭窄等病变。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膀胱内尿液的量、膀胱壁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尿道结石、前列腺增生等病变,是诊断尿潴留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
2.X线检查: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可了解泌尿系统的形态和功能,对于诊断尿道狭窄、膀胱结石等有一定帮助。
(三)尿流动力学检查
通过测定膀胱内压力、尿流率等指标,评估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功能和尿道括约肌的功能,有助于明确尿潴留的原因和类型。
五、治疗原则
(一)急性尿潴留
1.紧急处理:首先要迅速引流尿液,缓解患者的痛苦。可采用导尿术,这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导尿管将膀胱内的尿液引出。如果导尿困难,可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
2.寻找病因并治疗:在引流尿液后,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引起急性尿潴留的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因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可在病情稳定后考虑手术治疗等。
(二)慢性尿潴留
1.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药物治疗(如α受体阻滞剂等)或手术治疗;如果是神经源性因素引起的,需要治疗原发的神经系统疾病;对于药物引起的尿潴留,可考虑调整药物。
2.膀胱功能训练:对于慢性尿潴留患者,可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如定时排尿、盆底肌肉锻炼等,以改善膀胱的排尿功能。
六、不同人群尿潴留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尿潴留相对较少见,多因先天性尿道畸形、脊髓病变等引起。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排尿情况,如发现排尿困难、下腹部膨隆等,应及时就医。儿童尿潴留时,导尿等操作需更加轻柔,避免损伤尿道。
(二)老年人
老年人是尿潴留的高发人群,尤其是男性老年人前列腺增生较为常见。老年人发生尿潴留后,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恢复相对较慢。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尿路感染等。同时,对于因前列腺增生导致的尿潴留,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全身状况。
(三)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尿潴留可能与子宫增大压迫膀胱有关。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排尿习惯,避免长时间憋尿。如果发生尿潴留,导尿等处理要谨慎,遵循妇产科的相关操作规范。
(四)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导致尿潴留,需要加强对膀胱的护理,定期评估膀胱功能,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的神经系统疾病,改善神经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