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对口腔局部组织、全身健康及生活质量均有不良影响。口腔局部会出现牙龈红肿出血、萎缩、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等;全身方面,可影响心血管、呼吸、消化等系统,还与妊娠相关;生活质量上,饮食受限且影响社交心理。
一、对口腔局部组织的影响
1.牙龈状况
牙周炎早期会出现牙龈红肿、易出血等症状。长期的牙周炎会使牙龈进一步萎缩,牙龈乳头变平,严重时牙龈退缩可使牙根暴露。例如,研究发现,牙周炎患者牙龈沟深度增加,正常牙龈沟深度一般在2-3mm左右,而牙周炎患者牙龈沟深度可超过3mm,且存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牙龈退缩还会导致牙齿敏感,因为牙根表面的牙本质暴露,当受到冷热刺激或机械刺激时,患者会出现酸痛不适的感觉,尤其在进食冷热食物时更为明显。
2.牙槽骨吸收
牙槽骨是支持牙齿的重要结构,牙周炎会引起牙槽骨的进行性吸收。随着牙槽骨吸收的加重,牙齿的支持组织逐渐丧失,牙齿的松动度会逐渐增加。一般通过牙科X线片可以观察到牙槽骨的吸收情况,正常牙槽骨高度与牙颈部的关系有一定的正常范围,牙周炎时牙槽骨高度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当牙槽骨吸收达到一定程度,如吸收超过根长的1/2时,牙齿的松动度会显著增加,甚至可能导致牙齿脱落。
3.牙周袋形成
牙周袋是牙周炎的重要病理改变之一。牙周袋内会积聚大量的菌斑、牙石和炎性渗出物,这些物质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形成恶性循环。牙周袋内的细菌及其毒素可不断刺激牙周组织,导致牙周组织的破坏进一步加重。而且,牙周袋容易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使得牙周炎难以控制,病情持续进展。
二、对全身健康的影响
1.心血管系统
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研究表明,牙周炎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风险增加。牙周炎致病菌产生的毒素和炎性介质可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进而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例如,有研究发现,牙周炎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标志物水平升高,而CRP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此外,牙周炎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可能发生改变,提示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可能受到影响。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老年人本身心血管系统功能相对较弱,牙周炎对其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可能更为显著。而年轻人如果患有牙周炎,也可能在长期的炎症刺激下,逐渐增加未来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呼吸系统
牙周炎患者的口腔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口腔内的致病菌可被吸入呼吸道,引发肺部感染。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如果合并牙周炎,病情可能更容易加重。牙周炎产生的炎性因子可通过呼吸道黏膜引起肺部的炎症反应,影响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对于儿童来说,良好的口腔健康有助于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而患有牙周炎的儿童,由于口腔内细菌的存在,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
3.消化系统
牙周炎患者咀嚼功能受到影响,因为牙齿松动、疼痛等原因,患者可能不敢用力咀嚼食物,导致食物不能被充分咀嚼就进入胃肠道,加重胃肠道的消化负担。而且,口腔内的致病菌可随吞咽进入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的炎症反应,影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吸收功能。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群,牙周炎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双向影响。牙周炎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因为牙周炎的炎症状态会导致机体胰岛素抵抗增加;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口腔内环境偏甜,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也会加重牙周炎的病情。
4.妊娠相关
孕妇如果患有牙周炎,可能会对妊娠产生不良影响。牙周炎产生的炎症因子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风险。研究发现,患有重度牙周炎的孕妇早产的发生率比牙周健康的孕妇高出数倍。而且,孕妇在孕期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牙周炎的病情可能会加重,所以孕期女性需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预防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以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三、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1.饮食方面
由于牙周炎导致牙齿疼痛、松动、咀嚼困难等问题,患者的饮食选择会受到很大限制。例如,患者可能无法食用坚硬、需要大力咀嚼的食物,如坚果、硬苹果等,只能选择一些软烂的食物,这会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均衡性。长期的饮食受限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会影响其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2.社交心理方面
牙周炎引起的牙齿外观问题,如牙齿松动、牙龈红肿、牙齿变色等,会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和口腔卫生形象,从而对患者的社交产生负面影响。患者可能会因为担心他人看到自己的口腔问题而不愿意开口说话、不敢微笑,进而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其正常的社交活动和心理健康。对于老年人来说,良好的口腔健康有助于保持正常的社交互动,而患有牙周炎的老年人可能会因为口腔问题而减少社交活动,导致孤独感增加等心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