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手术总体风险较低但具多种情况,儿童、老年、女性有特殊风险,可通过术前详细评估与心理准备、术中经验丰富医生操作及选合适术式、术后密切观察与适当康复护理来降低风险。
出血风险
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血管损伤导致出血。如果是较小的血管损伤,通过术中及时止血通常可以有效控制;但如果是较大血管损伤,可能会引起较多量出血,严重时可能需要输血等处理。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如本身患有血友病等疾病的患者,出血风险会显著增加。这类患者在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凝血功能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如补充凝血因子等,以降低手术中及术后出血的风险。
感染风险
手术部位有发生感染的可能。切口感染是常见的感染类型,发生率一般在1%-3%左右。对于年老体弱、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风险更高。比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伤口感染。这类患者在术前需要积极控制血糖,使血糖尽量控制在相对正常的范围内,如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等,以降低感染风险。术后要加强切口的护理,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如有红肿、渗液等及时处理。
麻醉相关风险
疝气手术需要进行麻醉,麻醉也存在一定风险。全身麻醉可能会引起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等情况,但目前麻醉技术不断进步,这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较低,约在0.1%-0.5%左右。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心肺功能相对较弱,麻醉相关风险相对较高。老年患者在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心肺功能评估,如进行心电图、肺功能等检查,评估能否耐受麻醉。在麻醉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麻醉安全。
不同人群疝气手术的特殊风险及注意事项
儿童疝气手术风险
儿童疝气手术相对成人风险也较低,但也有其特点。小儿疝气多为先天性鞘状突未闭引起,手术主要是进行疝囊高位结扎。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感染风险相对成人有一定特殊性。同时,小儿在术中配合度较差,可能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全身麻醉对小儿神经系统的影响是需要关注的方面,但目前认为规范的全身麻醉对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影响较小。对于婴幼儿疝气,家长要注意观察疝气嵌顿情况,一旦发生嵌顿需紧急手术,嵌顿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疝内容物(如肠管等)缺血坏死,这是儿童疝气手术中需要警惕的紧急情况。
老年疝气手术风险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手术中可能会出现血压波动,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如脑出血、心肌梗死等。所以老年患者在术前需要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一般收缩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等。冠心病患者手术中可能会因为应激等因素诱发心绞痛、心肌缺血等,需要在术前进行心脏评估,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等措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较差,术后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术前需要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等,术后鼓励患者早期咳痰、进行呼吸功能训练等。
女性疝气手术风险
女性疝气手术风险与男性类似,但需要特别注意生殖系统的影响。例如,股疝在女性中相对多见,手术中要注意避免损伤附近的子宫圆韧带等结构。对于育龄女性,还需要考虑手术对生育功能的潜在影响,但这种影响非常小。一般来说,疝气手术本身对生育功能的影响不大,但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对生殖相关结构的不必要损伤。
降低疝气手术风险的措施
术前准备
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全身状况评估,如进行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要控制血压等,将患者的身体状况调整到相对良好的手术耐受状态。
患者的心理准备:手术前患者可能会存在紧张、焦虑等情绪,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及家属手术的过程、风险及预后等,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
术中操作
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手术操作:熟练的手术操作可以减少手术中的损伤,降低出血、感染等风险。医生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机会。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对于年轻患者可优先考虑无张力疝修补术等创伤小、恢复快的术式;对于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的可选择相对简单的术式等。
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切口情况等。如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等不适,警惕疝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适当的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康复指导,如术后早期活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预防肺部感染等,但要避免剧烈活动。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等特殊人群,康复护理要更加精细,如儿童患者要避免哭闹等增加腹压的行为,老年患者要注意避免便秘等增加腹压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