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原因多样,包括牙周炎、刷牙不当、不良修复体、牙齿错位拥挤等,针对不同原因分别采取控制菌斑、牙周治疗(牙周炎),纠正刷牙方法(刷牙不当),更换修复体(不良修复体),正畸治疗(牙齿错位拥挤)等措施,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各有注意事项,需根据自身情况做好口腔护理与相应处理。
一、了解牙龈萎缩的原因
牙龈萎缩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刷牙方法不正确(长期用力横刷)、牙周炎、不良修复体、牙齿错位拥挤等。不同原因导致的牙龈萎缩,后续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例如,牙周炎引起的牙龈萎缩,往往还伴有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而刷牙不当引起的牙龈萎缩,通常有明确的不良刷牙习惯史。
二、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一)牙周炎导致的牙龈萎缩
1.控制菌斑
保持口腔清洁是关键,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可选择刷毛软硬适中的牙刷,采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研究表明,正确的刷牙方法能有效清除牙齿表面和牙龈沟内的菌斑,菌斑控制良好有助于减缓牙周炎的进展,从而阻止牙龈萎缩进一步加重。
使用牙线或间隙刷辅助清洁牙齿邻面,对于牙齿排列紧密的人群尤为重要,能有效清除邻面的食物残渣和菌斑。
2.牙周治疗
牙周基础治疗:包括龈上洁治(洗牙)和龈下刮治,去除牙齿表面和牙龈下方的牙结石、菌斑等致病因素。一般来说,洗牙可以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而龈下刮治则根据牙周炎的严重程度由医生决定治疗频率。大量临床研究显示,经过规范的牙周基础治疗,多数患者的牙周炎症能得到控制,牙龈萎缩的进展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延缓。
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牙周手术,如牙周翻瓣术等,以彻底清除病变组织,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二)刷牙不当导致的牙龈萎缩
1.纠正刷牙方法
学习并采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移动约1mm,每次只刷2-3颗牙齿,然后移动牙刷继续刷下一组牙齿,全面清洁所有牙齿的各个面。
选择合适的牙刷,牙刷使用一段时间后(一般3个月左右)应及时更换,避免刷毛磨损后继续使用对牙龈造成损伤。
(三)不良修复体导致的牙龈萎缩
1.更换修复体
如果是不良修复体引起的牙龈萎缩,需要及时就医,由医生检查修复体的情况。不良修复体可能会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炎症和萎缩,重新制作合适的修复体可以解除对牙龈的不良刺激,促进牙龈健康恢复。例如,不合适的假牙基托边缘过长、过锐等情况,会持续摩擦牙龈,更换合适的修复体后,牙龈萎缩有望停止进展甚至部分恢复。
(四)牙齿错位拥挤导致的牙龈萎缩
1.正畸治疗
对于因牙齿错位拥挤引起牙龈萎缩的患者,可考虑正畸治疗。通过正畸矫治器将错位拥挤的牙齿排列整齐,改善牙齿的咬合关系和牙龈的受力情况。正畸治疗需要在专业正畸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周期一般较长,可能需要1-3年甚至更长时间,但正畸完成后,牙齿排列整齐,牙龈所受的不良应力得到缓解,牙龈萎缩的状况会有所改善。在正畸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更加注意口腔卫生的维护,因为牙齿排列不齐时更易堆积菌斑,增加了患牙龈疾病的风险。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牙龈萎缩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存在不良口腔习惯,如咬唇、吐舌、偏侧咀嚼等,也可能导致牙龈问题。家长应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监督儿童正确刷牙,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口腔问题,避免牙龈萎缩等问题的发生。例如,偏侧咀嚼会导致一侧牙齿咀嚼过多,另一侧咀嚼过少,引起牙齿受力不均,可能影响牙龈健康,家长应及时纠正儿童的偏侧咀嚼习惯。
(二)孕妇
孕妇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更容易出现牙龈问题,如牙龈红肿、出血等,进而可能导致牙龈萎缩。孕妇应特别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孕妇专用的口腔护理产品(如果有)。孕期进行口腔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一般来说,孕期4-6个月是相对安全的治疗时期,如果孕妇出现严重的牙龈萎缩相关问题需要治疗,应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法进行处理。因为孕期激素变化会使牙龈对局部刺激更加敏感,所以孕妇更要注重日常口腔护理来预防牙龈萎缩的发生。
(三)老年人
老年人牙龈萎缩可能与牙周组织退变、长期的口腔不良习惯、全身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老年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会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老年人在口腔护理方面要更加细心,可选择适合自己口腔状况的口腔清洁工具。如果患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要积极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加重牙周炎症,加速牙龈萎缩的进展。同时,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牙龈萎缩等问题并进行相应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