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常见原因有牙周病、刷牙方法不当、不良修复体、年龄因素、遗传因素等,修复方法包括牙周治疗(清除刺激物、牙周手术)、纠正不良习惯(改变刷牙方式、选合适牙刷)、处理不良修复体(重新制作修复体),预防措施有保持口腔卫生(正确刷牙用牙线、定期检查洁治)、避免不良刺激(注意饮食、谨慎选修复体)。
一、牙龈萎缩的原因
牙龈萎缩的常见原因包括:
牙周病:是最主要的原因,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物长期堆积,引发牙龈炎症,导致牙龈组织逐渐退缩,如慢性牙周炎患者,炎症长期存在会破坏牙周支持组织,进而出现牙龈萎缩。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受其影响,青少年若口腔卫生不良也易患牙周病导致牙龈萎缩;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牙周组织对菌斑的反应性增强,更易出现牙龈炎症,增加牙龈萎缩风险。
刷牙方法不当: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如用力过猛、使用硬毛牙刷横刷等,会过度磨损牙龈边缘,长期下来导致牙龈萎缩。年轻人若刷牙习惯不好,如刷牙力度大、方式不正确,较易出现这种情况;中老年人也可能因长期错误刷牙方式积累导致牙龈萎缩。
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会对牙龈造成持续的机械刺激,引起牙龈萎缩。不同年龄佩戴不合适修复体的人群都可能出现,如老年人佩戴不合适的假牙,长期刺激牙龈就可能导致萎缩。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牙龈会出现生理性的萎缩,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退变过程。一般40岁以上人群可能会逐渐出现一定程度的生理性牙龈萎缩,但如果同时伴有其他因素,萎缩可能会加重。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发生牙龈萎缩,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牙龈萎缩情况。
二、牙龈萎缩的修复方法
(一)牙周治疗
清除局部刺激物:对于由牙周病引起的牙龈萎缩,首先要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如龈上洁治(洗牙)清除牙结石、菌斑等龈上局部刺激物,龈下刮治清除龈下的牙结石和菌斑等刺激物,控制牙周炎症。这是治疗牙龈萎缩的基础步骤,通过去除刺激因素,阻止牙龈萎缩进一步发展。不同年龄患者都需要进行规范的牙周基础治疗,青少年患者通过良好的牙周治疗控制炎症后,牙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老年患者进行牙周治疗可以缓解牙龈萎缩症状,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牙周手术:如果牙周病导致牙龈萎缩较严重,牙槽骨吸收明显,可能需要进行牙周手术,如牙龈瓣移植术等,通过手术来覆盖暴露的牙根面,改善牙龈萎缩状况。手术适用于经基础治疗后牙龈萎缩仍较严重的患者,不同年龄患者根据具体病情评估是否适合手术,青少年患者手术需谨慎评估,老年患者要考虑全身健康状况对手术的耐受性等。
(二)纠正刷牙等不良习惯
改变刷牙方式:指导患者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少量刷毛进入邻间隙,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mm,每次刷牙应不少于3分钟,每天早晚各刷一次。不同年龄人群都需要学习并掌握正确刷牙方法,青少年要从小养成良好刷牙习惯;成年人要纠正错误刷牙方式;老年人也应学会合适的刷牙方法来保护牙龈。
选择合适的牙刷: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减少对牙龈的机械损伤。根据不同年龄选择适合的牙刷,青少年可以选择设计符合儿童口腔特点的软毛牙刷;老年人选择刷毛柔软、刷头大小适中的牙刷,更利于口腔清洁且避免损伤牙龈。
(三)处理不良修复体
重新制作修复体:如果是不良修复体导致的牙龈萎缩,需要重新制作合适的修复体,使其不再对牙龈造成刺激。对于不同年龄佩戴修复体的人群,如儿童佩戴不合适的矫治器可能需要重新调整矫治器;成年人或老年人佩戴不合适假牙则需重新制作假牙,以恢复牙龈健康。
三、预防牙龈萎缩的措施
(一)保持口腔卫生
正确刷牙和使用牙线:每天早晚坚持正确刷牙,饭后使用牙线清理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和菌斑。不同年龄人群都应做到,青少年要培养良好习惯,保证口腔清洁;老年人即使牙齿较少,也可选择合适的清洁工具保持口腔卫生。
定期口腔检查和洁治: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每年进行1-2次洗牙,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处理。各年龄人群都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儿童可早期发现口腔发育问题;老年人定期检查能早期发现牙龈萎缩等问题并及时干预。
(二)避免不良刺激
注意饮食:减少食用过于坚硬、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对牙龈造成过度刺激。不同年龄人群都应注意饮食,青少年避免过多食用糖果等甜食引发龋齿和牙龈炎症;老年人饮食要避免过硬食物损伤牙龈和牙齿。
谨慎选择口腔修复体:制作和佩戴假牙等修复体时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确保修复体合适,避免不良修复体对牙龈的刺激。各年龄佩戴修复体的人群都要重视修复体的合适性,儿童佩戴矫治器要定期调整;成年人和老年人佩戴假牙要定期检查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