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并非特定年龄段疾病,各年龄段及特殊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青少年因口腔卫生不良等致牙龈萎缩;中青年多由牙周炎、不良修复体引发;中老年有生理性衰退及牙周炎进展等原因。儿童青少年需家长引导养成正确口腔习惯;孕妇因激素变化易牙龈炎症致萎缩,要注重口腔卫生及营养;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致牙龈萎缩进展快,需严格控血糖并注重口腔维护,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和定期检查对预防牙龈萎缩很重要。
青少年阶段
发生原因:青少年时期如果口腔卫生不良,存在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可能引发牙龈炎症,进而导致牙龈萎缩。例如,一些青少年不注重每天早晚正确刷牙,口腔清洁不到位,就容易使牙龈受到刺激,出现牙龈炎症性萎缩。
风险因素:此阶段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对牙龈健康影响较大,如果有偏食等导致营养不均衡的情况,缺乏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也会影响牙龈的健康状况,增加牙龈萎缩的风险。
中青年阶段
发生原因:
牙周炎:是中青年人群牙龈萎缩较常见的原因。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细菌侵犯牙周组织引起的慢性炎症,炎症会导致牙龈组织逐渐破坏、萎缩,牙槽骨吸收。据相关研究,35岁以上人群中患牙周炎的比例较高,随着病情发展,牙龈萎缩会逐渐明显。
不良修复体:如果口腔内有不合适的假牙等修复体,长期刺激牙龈,也会引起牙龈萎缩。比如修复体的边缘不贴合、不合适,长期摩擦牙龈,就会导致牙龈局部受到损伤,出现萎缩。
风险因素:中青年人群往往工作压力较大,生活节奏快,可能会忽视口腔健康维护,如不能保证充足的口腔清洁时间和质量等;另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也会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增加中青年阶段牙龈萎缩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身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的细菌更容易滋生繁殖,加重牙周炎症,进而导致牙龈萎缩进展加快。
中老年阶段
发生原因:
生理性衰退: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各项组织器官都会出现生理性衰退,牙龈组织也不例外。中老年人群的牙龈会逐渐发生生理性萎缩,这是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加,牙龈的纤维组织会逐渐减少,牙龈的厚度变薄,牙龈乳头会变平或退缩,牙槽骨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吸收,从而导致牙龈萎缩逐渐明显。
牙周炎的进一步发展:中老年人群中患牙周炎的比例相对较高,而且病情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牙周炎不断进展会导致牙龈萎缩持续加重。另外,一些长期存在的口腔问题,如牙齿排列不齐等,也会在中老年阶段因为口腔环境的变化等因素,促使牙龈萎缩的发生和发展。
风险因素:中老年人群可能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等状况,进而影响牙龈组织的血液供应,不利于牙龈的健康,增加牙龈萎缩的发生风险;同时,中老年人群的口腔自我清洁能力可能会下降,如牙齿松动、咀嚼功能减退等,也会影响口腔卫生的维护,使得牙龈更容易受到不良因素影响而发生萎缩。
特殊人群牙龈萎缩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青少年
特点:儿童青少年牙龈萎缩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出现,多与不良口腔习惯相关,如不正确的刷牙方法,过度用力刷牙可能会损伤牙龈,导致牙龈炎症进而萎缩;或者是先天性的牙龈发育异常等情况。
注意事项:家长要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口腔健康,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督促孩子采用巴氏刷牙法刷牙,使用合适的儿童牙刷和牙膏;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口腔问题并及时处理,避免因为口腔问题导致牙龈萎缩等情况的发生。
孕妇
特点:孕妇在孕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出现牙龈对局部刺激因素的反应性增强,容易发生牙龈炎症,进而可能导致牙龈萎缩。例如,孕妇在孕期如果口腔卫生保持不佳,牙菌斑堆积,就更容易引发牙龈的炎症性萎缩。
注意事项:孕妇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的维护,比平时更要认真刷牙,可选用软毛牙刷;孕期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处理口腔内的问题,如去除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以减少牙龈炎症的发生,降低牙龈萎缩的风险。同时,孕期要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维持牙龈组织的健康。
糖尿病患者
特点: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会加重牙周组织的炎症,导致牙龈萎缩进展较快。而且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能力可能会下降,牙龈组织一旦发生萎缩,恢复相对较为困难。
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这是维护牙龈健康的基础。同时,要更加注重口腔卫生的维护,除了正确刷牙外,还可以使用牙线等辅助清洁工具;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牙周治疗,及时处理牙周炎症等问题,延缓牙龈萎缩的进程。在进行口腔治疗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糖尿病病情,以便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口腔治疗的安全。
总之,牙龈萎缩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不同年龄段和特殊人群有其相应的发生特点及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牙龈萎缩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