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干眼症有多种症状表现,不同年龄段特点不同,还受生活方式、环境、疾病等因素影响。眼部有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等不适,外观有结膜充血等,视功能上有视力波动、眼疲劳等;婴幼儿期靠频繁揉眼等表达,学龄前儿童会诉说不适但表达不准,学龄期用眼强度大症状更明显;生活方式中长时间用电子设备、户外活动少,环境中干燥、污染,疾病中过敏性疾病、全身性疾病等都会影响症状。
干涩感:小孩会频繁诉说眼睛干涩,这是干眼症常见的典型症状。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或泪膜稳定性下降,眼表缺乏足够的润滑,从而产生干涩的感觉。例如,有些孩子会不断眨眼,试图通过眨眼来暂时改善干涩状况。
异物感:孩子可能感觉眼睛里有异物,总觉得有东西在里面,会不自觉地揉眼。这是因为泪膜异常时,眼表的刺激感受器受到刺激,导致孩子产生异物感。
烧灼感:眼睛会有灼热的感觉,这是由于泪膜功能障碍,眼表的正常生理环境被破坏,引起眼部的不适烧灼感。
眼部外观表现
结膜充血:结膜血管会出现扩张充血的情况,从外观上看眼睛的白眼球部分可能会发红。这是因为眼表组织为了应对干眼症带来的刺激,出现炎症反应,导致结膜血管充血。
泪液分泌减少: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初步观察,比如正常情况下眨眼产生的泪液能形成均匀的泪膜,如果孩子泪液分泌少,可能会看到泪膜不稳定,甚至有泪膜破裂的情况。长时间的干眼症还可能导致结膜和角膜的病变,影响眼部的正常外观和功能。
视功能相关症状
视力波动:孩子的视力可能会出现波动,有时候看东西不清楚,过一会儿又有所好转。这是因为泪膜不稳定会影响光线在眼表的折射,从而导致视力的不稳定。例如,在长时间用眼后,视力下降更为明显,而休息后可能会有所改善。
眼疲劳:孩子容易出现眼疲劳,表现为看书或看电视等一段时间后,就说眼睛累,不想继续。这是由于干眼症影响了眼睛的正常调节功能和视觉质量,使得眼睛更容易疲劳。
不同年龄段小孩干眼症症状的特点
婴幼儿期
婴幼儿不会用语言准确表达眼部不适,可能表现为频繁揉眼、眨眼次数明显增多。由于婴幼儿眼部发育尚不完善,泪液分泌量相对较少,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出现干眼症。比如环境干燥、长时间接触电子屏幕(虽然婴幼儿接触电子屏幕的情况相对较少,但如果有,也可能导致干眼症)等,都可能引发干眼症,从而出现上述眼部动作的异常。
学龄前儿童
学龄前儿童可能会开始诉说眼睛不舒服,如干涩、异物感等,但表达可能不太准确。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开始有较多的户外活动,或者接触一些新的环境,如果环境中的空气过于干燥等,就容易引发干眼症。而且随着孩子开始学习简单的书写等用眼活动,用眼时间逐渐增加,也增加了患干眼症的风险,症状表现除了眼部的不适感觉外,可能也会出现视力短暂模糊等情况。
学龄期儿童
学龄期儿童用眼强度明显增加,如长时间看书、写作业、使用电子设备等。此时干眼症的症状可能更为明显,除了上述的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等,视力波动可能更频繁,眼疲劳的表现也会更突出。比如连续学习1小时左右,就会明显感觉眼睛累,同时可能伴有眼睛发红等外观表现。
引发小孩干眼症的相关因素及对症状的影响
生活方式因素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现代社会学龄期及以上儿童使用电子设备的情况很普遍,如长时间玩平板电脑、手机游戏等。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泪液分泌,而且孩子在盯着电子屏幕时,眨眼频率会明显减少,正常情况下人每分钟眨眼10-20次,而盯着电子屏幕时眨眼频率可能会降低到5次以下,这会导致泪膜破裂时间缩短,从而加重干眼症症状,使孩子的干涩感、异物感等更加明显。
户外活动少:户外活动少的孩子,接触自然光线的机会减少。研究表明,充足的自然光线刺激有助于泪液的正常分泌和眼表健康。户外活动少会影响泪液分泌的调节机制,增加干眼症的发生风险,进而使孩子更容易出现眼部不适症状。
环境因素
干燥的环境:如果孩子所处的环境空气过于干燥,比如冬季暖气房内、空调房间等,会使眼表的泪液蒸发过快,破坏泪膜的稳定性,导致干眼症症状加重。孩子会明显感觉到眼睛干涩等不适加剧。
污染的环境:污染的空气等环境因素会刺激眼表,影响泪膜的正常功能。例如在雾霾天气下,空气中的颗粒物等污染物接触眼表,可能引发眼表的炎症反应,加重干眼症的症状表现,如结膜充血、异物感等会更明显。
疾病因素
过敏性疾病:患有过敏性疾病的孩子,如过敏性结膜炎等,容易合并干眼症。因为过敏反应会影响眼表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泪液分泌和泪膜稳定性受到影响,从而使孩子的干眼症症状更为复杂,除了原有的干眼症症状外,还可能伴有过敏相关的眼部瘙痒等症状,进一步加重眼部不适。
全身性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影响泪液的分泌,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如果孩子患有这类全身性疾病,会间接导致干眼症的发生,症状上除了眼部的干眼症表现外,还会有全身性疾病相关的一些表现,并且干眼症症状可能会随着全身性疾病的病情变化而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