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是阑尾部位的炎症性疾病,病因主要有梗阻和细菌入侵;临床表现有腹痛(典型为初始脐周或上腹疼后转移至右下腹)、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及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体征;诊断靠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和影像学检查(B超、CT);治疗分手术(绝大多数确诊后尽早手术,包括开腹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非手术(单纯性早期、炎症局限者用抗生素,需密切观察病情);预后方面多数及时治疗预后好,延误治疗出现并发症预后差,特殊人群预后各有特点。
一、阑尾炎的定义
阑尾炎是阑尾部位发生的炎症性疾病,阑尾是位于人体右下腹的一段细长盲管。
二、阑尾炎的病因
1.梗阻
阑尾管腔堵塞是最常见的病因。比如淋巴滤泡增生,多见于儿童,阑尾黏膜下层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当肠道发生感染等情况时,淋巴滤泡可明显增生,堵塞阑尾腔;另外,粪石也是常见的堵塞原因,粪石是由阑尾腔内的粪便、细菌等形成的固体物质,可阻塞阑尾腔,导致阑尾腔内分泌物积聚,内压升高,影响阑尾的血液循环,进而引发炎症。
2.细菌入侵
当阑尾管腔堵塞后,阑尾腔内细菌繁殖增多,细菌可分泌毒素,损伤阑尾黏膜,进而引起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厌氧菌等。
三、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
腹痛:典型的腹痛特点是初始为脐周或上腹部疼痛,数小时后疼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这是因为阑尾的神经受脊髓神经支配,初始疼痛是内脏神经反射引起的脐周或上腹部牵涉痛,当炎症波及阑尾周围腹膜时,疼痛固定于右下腹。不同年龄人群腹痛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阑尾炎腹痛起始位置可不典型,可能更易表现为全腹痛;老年人对疼痛的感知相对迟钝,腹痛症状可能不典型。
胃肠道症状:发病早期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伴有食欲减退。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泻,尤其是阑尾炎症刺激结肠时。
全身症状:早期可出现乏力、发热等,发热一般为低热,体温多在38℃左右,如果炎症较重,体温可升高,甚至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
2.体征
右下腹压痛:是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反跳痛:当阑尾炎症波及壁腹膜时,可出现反跳痛,即按压右下腹后突然抬手时疼痛加剧。
腹肌紧张:在阑尾化脓、坏疽、穿孔时,腹肌紧张较为明显,但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腹肌紧张的表现可能不典型,儿童腹肌较薄弱,腹肌紧张可能不明显;老年人肌肉萎缩,对炎症的反应能力下降,腹肌紧张也可不明显;孕妇由于妊娠子宫的存在,腹肌紧张表现也不典型。
四、阑尾炎的诊断
1.体格检查:通过上述的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体征来初步判断是否为阑尾炎。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白细胞计数一般在(10-20)×10/L之间,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超过70%,但对于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血常规的变化可能不典型,儿童的白细胞计数可能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升高,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能力下降,白细胞升高可不明显。
3.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阑尾周围脓肿等情况,对于诊断阑尾炎有一定帮助,尤其适用于妊娠期、小儿及肥胖患者等,因为这些人群腹部X线检查受干扰较多,B超可以较好地显示阑尾情况。
腹部CT:对于诊断不典型的阑尾炎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阑尾的形态、周围组织的情况等。
五、阑尾炎的治疗
1.手术治疗
绝大多数阑尾炎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阑尾切除术,包括开腹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包括儿童、成年人等,但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阑尾炎,手术需要更加谨慎操作。儿童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时,要注意操作的精细,避免对儿童腹腔内其他器官造成损伤;老年人进行手术时,要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情况,确保手术安全。
2.非手术治疗
对于单纯性阑尾炎早期、发病已超过72小时且炎症已局限的患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主要是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选用针对肠道杆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联合甲硝唑等。但非手术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病情加重,应及时改为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时要注意特殊人群的情况,儿童非手术治疗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因为儿童阑尾炎病情变化较快,容易出现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老年人非手术治疗时要注意其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如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时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及对其基础疾病的影响。
六、阑尾炎的预后
大多数阑尾炎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后预后良好。如果能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一般恢复较快。但对于延误治疗出现阑尾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可能会出现腹腔脓肿、肠粘连等后遗症。特殊人群中,儿童阑尾炎如果能及时治疗,预后也较好,但如果延误治疗导致穿孔等,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等;老年人阑尾炎预后相对较差,因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对炎症的耐受能力差,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