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龋齿即深龋,有症状表现(遇刺激痛、有深龋洞等),诊断靠口腔检查和X线,治疗分安抚、间接盖髓、直接充填、牙髓治疗等,预防要维护口腔卫生、控制饮食、定期口腔检查。
一、三度龋齿的定义
三度龋齿也称为深龋,是龋齿病变程度的一种分类。龋齿根据病变深度一般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三度龋齿即深龋,是指龋坏进展到牙本质深层的龋损情况。此时患者的龋洞较深,接近牙髓腔。
二、三度龋齿的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敏感情况:患者遇到冷、热、酸、甜刺激时会产生明显的疼痛反应,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例如,食用冰淇淋、喝冷饮时,牙齿会出现短暂但较剧烈的疼痛。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因为不敢咬合较硬的食物而表现出进食时的不适;对于成年人,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温度变化等刺激时出现疼痛。
龋洞情况:肉眼可见较深的龋洞,龋洞内有食物残渣、腐质等。龋洞的大小和深度因人而异,一般可以用牙科探针探测到龋洞已达到牙本质深层。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差异
儿童:儿童处于牙齿发育阶段,三度龋齿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恒牙的发育和萌出。因为深龋接近牙髓,可能会引起牙髓的慢性炎症,进而影响下方恒牙胚的正常发育。例如,可能导致恒牙釉质发育不全等问题,影响牙齿的外观和功能。而且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疼痛,容易被家长忽视,从而延误治疗。
成年人:成年人的三度龋齿如果不治疗,龋坏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导致牙髓感染,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等更严重的口腔疾病。牙髓炎会引起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根尖周炎可能会导致面部肿胀、张口受限等问题,对成年人的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三、三度龋齿的诊断方法
1.口腔检查
医生通过肉眼观察牙齿的外观,能够发现较深的龋洞位置、大小等情况。
使用牙科探针进行探测,可明确龋洞的深度,判断是否已达到牙本质深层,以及龋洞底部与牙髓腔的距离等。例如,探针可以顺利探入龋洞较深的部位,且能感觉到龋洞接近牙髓腔时的质地变化等。
2.X线检查
X线片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牙齿内部的情况,帮助医生判断龋坏的深度、是否累及牙髓以及根尖周组织是否有病变等。对于一些肉眼不易察觉的深层龋坏或者牙髓、根尖周的早期病变,X线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例如,通过X线片可以看到龋洞与牙髓腔之间的牙体组织厚度,以及根尖周是否有阴影等异常情况。
四、三度龋齿的治疗原则
1.安抚治疗
如果患者的症状较为敏感,但牙髓活力正常,可能会先采用安抚治疗。医生会在龋洞内放置具有安抚作用的药物,如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等,观察一段时间,让牙髓充血状态恢复正常,缓解疼痛症状。对于儿童来说,安抚治疗可以避免过早地进行牙髓治疗,尽量保存活髓;对于成年人,如果牙髓状态尚可,也可以通过安抚治疗来观察后续情况再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2.间接盖髓术
当龋坏组织去除后,近髓处有少量软化牙本质,牙髓活力正常时,可以采用间接盖髓术。医生会在近髓处覆盖一层盖髓剂,如氢氧化钙制剂等,促进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隔绝外界刺激,保护牙髓。儿童由于牙齿的修复能力较强,间接盖髓术的效果可能相对较好;成年人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尽量保存牙髓组织,维持牙齿的正常生理功能。
3.直接充填
如果经过安抚治疗和间接盖髓术观察后,牙髓状态稳定,龋洞可以进行直接充填。医生会去除龋洞内的腐质等,然后用合适的充填材料,如树脂材料等进行充填,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对于儿童,在充填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选择合适的充填材料;成年人则可以根据自身牙齿的情况选择美观性和耐磨性较好的充填材料。
4.牙髓治疗
如果三度龋齿发展导致牙髓感染,出现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症状,就需要进行牙髓治疗,如根管治疗等。根管治疗是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进行根管预备、消毒和充填,然后再进行补牙或冠修复等后续治疗。儿童在进行牙髓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损伤恒牙胚等;成年人根管治疗后可能需要做牙冠来保护牙齿,防止牙齿折裂。
五、三度龋齿的预防措施
1.口腔卫生维护
刷牙:每天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采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和监督其刷牙,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软毛牙刷;成年人要坚持正确的刷牙方法,保证刷牙的效果,清除牙齿表面和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菌斑。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每天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理牙缝,尤其是牙齿邻面的菌斑。儿童在家长的帮助下使用牙线,要注意方法正确,避免损伤牙龈;成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牙齿的间隙情况选择合适的牙线或牙缝刷,定期清理牙缝。
2.饮食控制
减少含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尤其是避免频繁食用糖果、巧克力、碳酸饮料等。儿童要控制零食的摄入量,家长可以给儿童提供健康的零食选择,如水果、无糖酸奶等;成年人也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取,降低龋齿发生的风险。
3.定期口腔检查
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龋齿等口腔问题并进行处理。儿童要定期到口腔科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牙齿问题;成年人也应该养成定期口腔检查的习惯,尤其是有三度龋齿病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更要加强口腔检查的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