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致胰酶激活引起胰腺自身消化等的炎症反应,临床有特定特点,常见病因包括胆道系统疾病(如胆结石、胆道蛔虫)、酒精因素(刺激分泌、损伤细胞)、胰管阻塞(如结石蛔虫、胰腺分裂)、十二指肠降段疾病(如溃疡炎症、内容物反流)及其他因素(代谢障碍、药物、感染、外伤、遗传等)。
一、急性胰腺炎的定义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
二、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
(一)胆道系统疾病
1.胆结石:是我国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胆道结石向下移动过程中,可阻塞胆总管末端(Vater壶腹),引起胆汁反流进入胰管。胆汁中的胆酸、溶血卵磷脂等可激活胰酶,导致胰腺自身消化。例如,有研究发现,约50%-70%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与胆道结石相关,结石引起的胆道梗阻可使胰管内压力升高,胰小管和腺泡破裂,胰酶溢出引发炎症。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胆道结石导致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无显著性别差异,但随着年龄增长,胆道结石的发生率增加,老年人患急性胰腺炎因胆道疾病的比例相对更高。
2.胆道蛔虫:蛔虫可钻入胆道,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管,从而引发急性胰腺炎。这种情况在卫生条件较差地区相对多见,儿童及青少年若不注意饮食卫生,感染蛔虫的风险较高,一旦蛔虫进入胆道就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
(二)酒精因素
1.酒精刺激胰腺分泌:长期大量饮酒可刺激胰腺分泌大量黏稠的胰液,同时酒精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胰管内压力增高,胰液排出受阻,胰酶在胰腺内激活,引发胰腺自身消化。研究表明,长期酗酒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得多。男性因饮酒频率和量通常可能高于女性,所以男性因酒精导致急性胰腺炎的比例相对较高。长期饮酒的人群,无论年龄性别,都应注意避免过量饮酒以降低患急性胰腺炎的风险。
2.酒精直接损伤胰腺细胞: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损伤胰腺细胞,影响胰腺的正常功能,促使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三)胰管阻塞
1.胰管结石或蛔虫:胰管内结石或蛔虫可阻塞胰管,使胰液排出不畅,胰管内压力升高,导致胰腺腺泡破裂,胰酶溢出引发炎症。这种情况在有胰管结石病史或有蛔虫感染史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儿童相对少见,主要与卫生状况和饮食习惯有关。
2.胰腺分裂:胰腺分裂是一种先天性胰腺发育异常,主胰管和副胰管之间的交通不良,导致胰液排出受阻,易引发急性胰腺炎。这种先天性因素导致的胰管阻塞在先天性胰腺发育异常的人群中存在,不同年龄都可能发病,性别差异不明显。
(四)十二指肠降段疾病
1.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炎症: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炎症可波及胰腺,导致胰液分泌和排出障碍,引发急性胰腺炎。这种情况在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的人群中可能出现,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生,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的人群需要积极治疗溃疡,预防炎症波及胰腺引发急性胰腺炎。
2.大量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如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炎等疾病可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引起胰腺炎症。这种情况在有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等疾病的人群中存在,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发病,有相关肠道疾病的人群需注意防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引发急性胰腺炎。
(五)其他因素
1.代谢障碍
高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可引起高钙血症,钙盐可沉积在胰腺组织中,激活胰酶,导致胰腺自身消化。高钙血症引发急性胰腺炎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中较为常见,不同年龄均可发病,性别差异不显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需积极控制血钙水平预防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可导致胰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影响胰腺的血供,同时高脂血症可能使胰酶代谢异常,引发胰腺炎症。高脂血症相关的急性胰腺炎在肥胖人群、有高脂血症家族史的人群中相对多见,男性和女性患病风险无明显性别差异,但肥胖人群无论男女患病风险更高,需通过控制饮食、运动等方式控制血脂水平。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可诱发急性胰腺炎,但相对少见。不同药物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可能不同,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腹痛、血胰酶升高等胰腺炎相关表现,尤其对于有基础疾病需长期使用这些药物的人群,更要加强监测。
3.感染因素:某些病毒感染如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后可能并发急性胰腺炎。儿童感染腮腺炎病毒等病毒时,需注意观察是否出现急性胰腺炎的相关症状,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感染后引发并发症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4.外伤:腹部钝挫伤、手术等外伤因素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导致胰液外溢引发急性胰腺炎。外伤后的患者,尤其是腹部外伤患者,需密切观察腹部症状和血胰酶等指标,及时发现是否发生急性胰腺炎。
5.遗传因素:少数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遗传因素,如遗传性胰腺炎,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胰蛋白酶原基因突变等引起。这种遗传因素导致的急性胰腺炎在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中存在,不同年龄均可发病,性别差异不明显,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需进行基因检测等相关筛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