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发病与尿液因素、解剖因素相关,临床表现有排尿困难、疼痛、血尿、尿道分泌物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有保守、内镜、开放手术等原则,预防需多饮水、合理饮食、治疗相关疾病、定期体检。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尿液因素:尿液中一些成分,如钙、草酸、尿酸等浓度过高,超过了尿液的溶解度,就容易析出结晶,逐渐形成结石。例如,长期饮水过少会使尿液浓缩,导致这些成分浓度相对升高,增加结石形成风险。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尿液成分可能有所差异,一般来说,男性由于尿道较长且有生理性狭窄等结构特点,相对女性更易出现尿道结石相关问题,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女性如果存在尿道梗阻等情况也可能发病。
解剖因素:男性尿道有三个狭窄部位,即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还有两个弯曲,耻骨下弯是固定的,耻骨前弯可随阴茎勃起而改变。这些解剖结构特点使得结石容易在这些狭窄部位停留。儿童如果存在先天性尿道发育异常,如尿道瓣膜等,也会增加尿道结石形成的可能性,因为异常结构会影响尿液正常流动,导致尿液中物质沉积形成结石。
临床表现
排尿困难:结石在尿道内梗阻,会出现排尿费力,尿线变细、射程变短,甚至呈滴沥状。对于儿童来说,可能表现为排尿时哭闹不安,家长可观察到孩子排尿异常。比如前尿道结石时,可在阴茎部位摸到结石,排尿时疼痛加剧,甚至会出现尿流中断现象。
疼痛:可表现为排尿痛,疼痛可放射至阴茎头部。后尿道结石有会阴和阴囊部疼痛。结石部位有明显疼痛和压痛,若合并感染则局部疼痛加剧,排尿时疼痛更甚。女性患者可能会有尿道局部的疼痛不适,在排尿过程中感受更为明显。
血尿:多为镜下血尿,少数患者可见肉眼血尿。结石摩擦尿道黏膜导致出血,尤其是在排尿终末时,血尿现象可能更明显。儿童患者出现血尿时,家长需提高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尿道分泌物:并发感染时,尿道可有脓性分泌物,尿道外口有红肿现象。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直肠指检(适用于男性后尿道结石)可触及结石,尿道探子能触及结石并有摩擦感。对于儿童,检查时要更加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通过仔细的直肠指检或尿道探子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尿道结石以及结石的大致位置。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能显示尿道结石的位置、大小及数目。大部分尿道结石可通过X线平片确诊,可清晰看到结石的影像。但对于较小的结石或阴性结石(即X线不能显示的结石),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
超声检查:对尿道结石也有一定诊断价值,可发现尿道内的强回声光团伴有声影,而且超声检查无创、可重复性好,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较为适用,能较好地观察尿道内结石情况。
尿道镜检查:当通过其他方法仍不能明确诊断时,可采用尿道镜检查,不仅可以直接观察到结石,还能同时进行取石等治疗操作。但对于儿童,操作时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尽量减少对尿道黏膜的损伤。
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适用于结石较小、表面光滑、无严重排尿困难的患者。大量饮水,每天饮水量2000-3000ml以上,以增加尿量,促进结石排出。同时,可根据结石成分调节饮食,如尿酸结石患者应避免高嘌呤食物,草酸盐结石患者应限制浓茶、菠菜、番茄、马铃薯、芦笋等摄入。对于儿童,要保证其充足的水分摄入,家长可引导孩子多喝白开水,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引起水中毒等情况。
内镜治疗
尿道镜下取石或碎石:对于前尿道结石,可在尿道局部麻醉下,用尿道镜将结石推回膀胱,再按膀胱结石处理;也可采用激光、气压弹道等方法将结石击碎后取出。这种方法创伤较小,恢复相对较快。在儿童中的应用要特别谨慎,操作时要选择合适的器械,避免对儿童尿道造成损伤。
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适用于较大的尿道结石或合并有尿道狭窄等情况的患者。对于儿童,如果结石较大或其他治疗方法不适用时,可能会考虑这种手术方式,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要注意加强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开放手术:很少采用,仅在上述方法无效或尿道有严重狭窄时采用。对于儿童,开放手术的创伤较大,一般作为最后的治疗选择,在手术前要充分评估患儿的身体状况,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预防措施
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稀释尿液,减少结石形成的机会。不同年龄的人群饮水量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儿童要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可定时提醒孩子饮水。
合理饮食:根据结石成分调整饮食结构。例如,尿酸结石患者应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草酸盐结石患者要控制蔬菜、水果中草酸含量较高的食物摄入。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饮食安排要符合其生长发育需求,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注意避免不利于结石预防的饮食因素。
治疗相关疾病:积极治疗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等可引起尿液潴留的疾病,因为尿液潴留容易导致结石形成。对于患有先天性尿道发育异常等疾病的儿童,要及时就医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干预,降低尿道结石的发生风险。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泌尿系统检查,早期发现尿液异常和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尿道结石的发生。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重视定期体检,尤其是有泌尿系统疾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