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防治包括一、二、三级预防。一级预防通过增强牙齿抗龋能力(氟化物应用、合理饮食)和控制致龋微生物(口腔卫生维护)来预防;二级预防通过早期诊断(定期口腔检查、X线检查辅助)和早期治疗(窝沟封闭、药物治疗)阻止龋病进展;三级预防通过防止龋病进一步发展(充填治疗、牙髓治疗)和恢复牙齿功能(适当修复体、维护口腔整体健康)来保障牙齿健康,尤其要关注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的龋病防治。
龋病防治包括一、二、三级预防。一级预防通过增强牙齿抗龋能力(氟化物应用、合理饮食)和控制致龋微生物(口腔卫生维护)来预防;二级预防通过早期诊断(定期口腔检查、X线检查辅助)和早期治疗(窝沟封闭、药物治疗)阻止龋病进展;三级预防通过防止龋病进一步发展(充填治疗、牙髓治疗)和恢复牙齿功能(适当修复体、维护口腔整体健康)来保障牙齿健康,尤其要关注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的龋病防治。
一、一级预防
(一)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1.氟化物应用
全身用氟:对于饮用水中氟含量低于标准的地区,可通过饮水氟化等方式补充氟。例如在儿童时期,适当补充氟可以促进牙齿矿化,使牙齿更能抵抗酸的侵蚀。研究表明,氟化物能使牙齿的羟磷灰石转变为氟磷灰石,增强牙齿的硬度和抗酸能力。
局部用氟: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是常见的局部用氟方式。儿童应在家长监督下使用含氟牙膏,用量要适中,一般为米粒大小,因为低龄儿童可能会吞咽牙膏,过量氟摄入可能导致氟斑牙。此外,还可使用氟化物涂膜等专业的局部用氟方法,由牙科医生操作,定期为牙齿涂抹氟化物,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2.合理饮食
控制糖类摄入:减少食用含糖零食和饮料,因为口腔中的细菌会利用糖类产酸,酸会逐渐破坏牙齿表面的牙釉质。例如,频繁饮用碳酸饮料会使口腔长时间处于酸性环境,增加龋齿发生风险。应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等,进食后纤维可以起到清洁牙齿的作用,减少食物残渣在口腔内的残留。
增加钙、磷等营养物质摄入:保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钙、磷等矿物质对牙齿发育很重要。牛奶、豆制品富含钙,鱼类、坚果等富含磷,这些营养物质有助于牙齿的正常发育和维持牙齿的健康结构。
(二)控制致龋微生物
1.口腔卫生维护
正确刷牙:早晚使用巴氏刷牙法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巴氏刷牙法能有效清除牙齿表面和牙龈沟内的菌斑。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培养儿童自主正确刷牙的习惯。
使用牙线:每天使用牙线清洁牙齿邻面,因为牙齿邻面是牙刷难以清洁到的部位,牙线可以清除邻面的食物残渣和菌斑,预防邻面龋齿的发生。对于青少年和成年人,应养成使用牙线的习惯,儿童在家长帮助下也可逐渐尝试使用牙线。
二、二级预防
(一)早期诊断
1.定期口腔检查: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牙齿发育和龋齿高发阶段,更应定期检查。通过口腔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牙齿的早期龋损,如牙齿表面是否有白垩色改变等早期龋的迹象。牙科医生可以借助探针等工具探查牙齿表面的硬度和有无龋洞形成的初期表现。
2.X线检查辅助诊断:对于一些隐蔽部位的龋齿,如邻面龋,单纯临床检查可能不够准确,此时可借助X线检查。X线能发现牙齿硬组织内部的早期龋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龋齿的程度和范围。
(二)早期治疗
1.窝沟封闭: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恒磨牙,尤其是窝沟较深的牙齿,应进行窝沟封闭。窝沟封闭是用窝沟封闭剂将牙齿的窝沟填平,使牙齿表面变得光滑,不易残留食物残渣和菌斑,从而预防窝沟龋的发生。一般在牙齿萌出后不久,尚未发生龋坏时就可进行窝沟封闭。
2.药物治疗:早期浅龋可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氟化物等。药物治疗可以阻止龋病的进展,使早期龋损的牙齿恢复一定的硬度。例如,使用含氟的凝胶或溶液涂抹在龋损处,通过氟化物的作用促进再矿化,抑制细菌产酸。
三、三级预防
(一)防止龋病进一步发展
1.充填治疗:当龋齿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明显的龋洞时,应进行充填治疗。去除龋坏组织后,用补牙材料填充龋洞,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补牙材料有多种,如树脂材料等,树脂材料不仅美观,而且与牙齿有较好的粘结性,能有效地恢复牙齿的咀嚼功能。
2.牙髓治疗:如果龋齿已经累及牙髓,引起牙髓炎或根尖周炎,就需要进行牙髓治疗。牙髓治疗包括根管治疗等。根管治疗是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清理根管,然后进行根管充填,最后修复牙齿。对于儿童患者,在进行牙髓治疗时要考虑其牙齿发育情况,尽量保存活髓或采取适合儿童的牙髓治疗方法,以促进牙齿的正常发育。
(二)恢复牙齿功能
1.适当修复体:对于经过治疗的牙齿,根据牙齿的缺损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体。如牙冠部分缺损可采用嵌体修复,大面积缺损可采用全冠修复等。修复体要恢复牙齿的正常形态和咀嚼功能,同时要考虑美观因素,尤其是前牙的修复。对于儿童牙齿的修复,要选择对牙齿发育影响小、生物相容性好的修复材料,并且要定期复查修复体的情况,确保其正常行使功能。
2.维护口腔整体健康:在龋病治疗后,仍要注重口腔卫生维护和定期口腔检查,防止其他牙齿发生龋齿,维持口腔整体健康。对于患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患龋风险较高,在进行龋病防治时,要同时控制基础疾病,因为糖尿病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和代谢功能,进而影响牙齿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