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的诱发因素包括病原体感染(如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等感染)、尿道损伤(器械检查损伤、性生活损伤)、尿道梗阻(尿道结石或狭窄)、局部抵抗力降低(绝经后女性、长期慢性疾病患者)、医源性因素(导尿、尿道内药物灌注)。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尿道炎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女性由于尿道短而宽,且靠近肛门,大肠埃希菌容易从肛门周围侵入尿道引发感染。性生活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性生活时可能会将肛门周围的大肠埃希菌挤入尿道导致感染。在女性的生育期,由于生理结构的特点,相对更容易受到大肠埃希菌等细菌的感染。
葡萄球菌:皮肤表面的葡萄球菌可通过直接接触等方式进入尿道引起感染。例如,不注意个人卫生,外阴部皮肤的葡萄球菌可能会蔓延至尿道引发炎症。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葡萄球菌感染尿道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
2.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性活跃的人群中,尤其是年轻的性活跃人群,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的几率较高。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尿道后,会黏附在尿道上皮细胞表面,引起尿道的炎症反应,导致尿频、尿急、尿道分泌物等尿道炎症状。男性和女性在性活跃期都可能感染,且如果一方感染,通过无保护的性行为很容易传染给另一方。
3.淋球菌感染
是淋病的主要病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有不洁性生活史的人群中,感染淋球菌的风险大大增加。感染淋球菌后,尿道会出现急性化脓性炎症,表现为尿道口红肿、大量脓性分泌物等症状。这种感染在性传播疾病高发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的人群。
二、尿道损伤
1.器械检查损伤
在进行尿道器械检查时,如尿道扩张术、膀胱镜检查等,如果操作不规范或器械消毒不严格,可能会造成尿道黏膜的损伤,从而使细菌等病原体容易侵入引发尿道炎。例如,在膀胱镜检查过程中,如果器械表面带有细菌,就可能在检查过程中损伤尿道黏膜后导致感染。对于需要进行尿道器械检查的患者,如患有尿道结石需要进行尿道镜检查的患者,在检查前要严格进行器械的消毒等准备工作,以降低感染尿道炎的风险。
2.性生活损伤
过于剧烈的性生活可能会导致尿道黏膜的损伤。性生活时的摩擦等可能会使尿道黏膜出现微小的破损,从而为病原体的入侵提供了途径。尤其是女性在性生活后,如果不注意及时清洁尿道周围,更容易发生尿道炎。对于性生活频繁的人群,要注意性生活的适度和卫生,避免过度剧烈的性生活造成尿道损伤引发感染。
三、尿道梗阻
1.尿道结石或狭窄
尿道结石:尿道结石会导致尿道梗阻,使尿液排出不畅,尿液在尿道内积聚,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引发尿道炎。例如,尿道内的小结石可能会堵塞尿道,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长期以往就容易引起尿道的炎症。对于有尿道结石病史的患者,要注意定期复查,防止结石复发导致尿道梗阻引发尿道炎。
尿道狭窄:先天性尿道狭窄或后天性尿道狭窄(如尿道损伤后瘢痕形成等)会使尿道管腔变窄,尿液排出受阻。尿液潴留会使尿道内的防御机制受到破坏,细菌容易滋生,进而引发尿道炎。老年男性如果患有前列腺增生,可能会压迫尿道导致尿道狭窄,增加了尿道炎的发病风险。老年男性由于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较高,需要关注尿道梗阻情况,预防尿道炎的发生。
四、局部抵抗力降低
1.绝经后女性
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尿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减弱,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雌激素对尿道黏膜有保护作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使尿道黏膜的完整性和抗病能力下降,所以绝经后女性尿道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对于绝经后女性,要注意保持外阴的清洁卫生,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来增强尿道局部的抵抗力。
2.长期慢性疾病患者
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含糖量升高,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低下,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减弱,容易发生尿道感染。例如,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环境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而且患者自身的防御能力下降,使得尿道炎更容易发生。对于这类患者,积极控制血糖是预防尿道炎的重要措施。
患有艾滋病的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机体的抵抗力极度低下,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包括尿道炎。艾滋病患者的尿道感染往往是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且病情较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对于艾滋病患者,要加强尿道的护理和监测,预防尿道炎的发生。
五、医源性因素
1.导尿
长期留置导尿管是引起医源性尿道炎的常见原因。导尿管会破坏尿道的正常黏膜屏障,为细菌进入尿道提供了通道。在留置导尿管期间,细菌容易在导尿管周围定植并侵入尿道引发炎症。例如,留置导尿管超过3天的患者,尿道炎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对于需要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导尿管和进行尿道口的护理,以减少尿道炎的发生风险。
2.尿道内药物灌注
在进行尿道内药物灌注治疗时,如果操作过程中消毒不严格,或者药物本身携带细菌等病原体,可能会导致尿道感染引发尿道炎。例如,在进行尿道局部药物治疗时,药物灌注的器械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就可能将细菌带入尿道引起炎症。所以在进行尿道内药物灌注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