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阑尾炎即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具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适用多数阑尾炎患者,有禁忌证,术前要完善检查、禁食禁水等,术后需一般、饮食、活动护理,还需预防出血、切口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
一、微创手术阑尾炎的定义
微创手术阑尾炎即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是治疗阑尾炎的一种先进手术方式,通过腹腔镜器械完成阑尾切除操作,相比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具有诸多优势。
二、手术原理
利用腹腔镜技术,在患者腹部建立气腹,通过几个微小的穿刺孔将腹腔镜和手术器械置入腹腔,医生借助腹腔镜的放大视野清晰观察阑尾及周围组织情况,然后运用电凝钩、分离钳等器械精准分离、结扎阑尾系膜及阑尾根部,最终切除阑尾。
三、手术优势
1.创伤小
腹部穿刺孔一般仅1cm左右,相比传统开腹手术10-20cm的切口,术后疼痛轻,患者恢复快。例如,对于成年患者,传统开腹术后切口疼痛较为明显,需较长时间才能缓解,而微创手术患者术后当日即可下床活动,切口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开腹手术。
对腹腔内脏器干扰小,术后发生肠粘连等并发症的概率相对较低。有研究表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肠粘连发生率较开腹手术降低约30%。
2.术后恢复快
患者住院时间短,一般3-5天即可出院,而传统开腹手术住院时间通常在7-10天。这是因为微创手术创伤小,身体应激反应轻,机体恢复迅速。对于儿童患者,微创手术能让患儿更快恢复正常生活学习,减少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因为儿童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微创手术的优势仍能更迅速地降低手术带来的不良影响。
胃肠功能恢复快,多数患者术后6-12小时即可恢复排气、排便,而传统开腹手术可能需要1-2天甚至更长时间。
四、适用人群及禁忌证
1.适用人群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等大多数类型的阑尾炎患者,只要没有严重的手术禁忌证,都可考虑行微创手术。对于成年患者,无论性别,只要病情适合,均可选择微创手术;对于儿童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小的患儿,微创手术的优势更为突出,能减少对儿童腹壁肌肉等组织的损伤,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等风险。
对于妊娠期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手术也是较好的选择,因为相比开腹手术,其对妊娠子宫的影响更小,能减少对胎儿的刺激。
2.禁忌证
弥漫性腹膜炎,腹腔内炎症广泛,粘连严重,腹腔镜手术难以操作,此时多需开腹手术。
阑尾周围脓肿形成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一般需先进行抗感染等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或者在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后再评估是否可行微创手术。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不能耐受气腹及手术操作的患者,由于气腹会增加心肺负担,此类患者无法耐受微创手术,需选择开腹手术。
五、术前准备
1.患者准备
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腹部超声等,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了解阑尾炎症情况及有无其他基础疾病。对于老年患者,需重点评估心脑血管功能,因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相对较多,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对于儿童患者,要关注其营养状况及有无其他先天性疾病。
术前禁食禁水,一般成人术前6-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儿童根据年龄适当调整禁食禁水时间,以防止术中呕吐引起误吸。
心理护理,尤其是儿童及家长,要向其讲解微创手术的优势及安全性,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儿童可能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医护人员需通过温和的沟通和安抚帮助其建立信心。
2.肠道准备
一般不需要常规肠道清洁准备,但对于阑尾炎症较重、怀疑有穿孔可能的患者,可口服少量导泻剂或进行清洁灌肠,以减少肠道内粪便,便于手术操作及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六、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儿童患者,其生命体征相对不稳定,需更频繁监测。
切口护理,保持腹部穿刺孔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及红肿等情况,一般术后2-3天查看切口,若儿童患者活泼好动,需注意防止切口受到摩擦。
2.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一段时间后,根据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逐渐恢复饮食。一般术后6-12小时可饮少量温开水,若无不适,逐步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粥等,然后再过渡到正常饮食。儿童患者饮食恢复要更加谨慎,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3.活动护理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术后当日即可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术后1-2天可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及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儿童患者要在家长陪同下适当活动,注意活动强度,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切口疼痛或裂开。
七、并发症及预防
1.出血
多因阑尾系膜结扎不牢引起,术中要确保阑尾系膜结扎可靠。对于儿童患者,由于血管较细,更要精细操作。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出血表现,一旦发现及时处理。
2.切口感染
与手术操作污染、患者自身抵抗力等有关。要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加强切口护理。对于肥胖患者或糖尿病患者等易发生切口感染的人群,需格外注意控制血糖、加强营养支持等,儿童患者要保持切口清洁,避免搔抓等。
3.肠粘连
虽然微创手术肠粘连发生率低,但仍有发生可能。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是预防肠粘连的重要措施,对于有肠粘连高危因素的患者,如既往有腹腔手术史等,可适当延长早期活动时间或采取其他预防措施。儿童患者由于自身恢复能力强,但也需重视早期活动对预防肠粘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