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牙周健康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保持口腔清洁(正确刷牙、用牙线或牙缝刷)、合理饮食(控糖、增富含纤维食物)、定期口腔检查(成人每年至少一次,儿童从乳牙萌出6个月内开始)、戒烟限酒、增强身体抵抗力(均衡营养、适度运动)以及关注特殊人群(孕妇、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牙周健康。
一、保持口腔清洁
正确刷牙: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mm,每次只刷2-3颗牙,然后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重复以上动作。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正确刷牙习惯,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一般3岁左右儿童可开始学习刷牙,由家长辅助完成,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独立掌握。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每天使用牙线清理牙缝,尤其是牙齿邻面,牙缝较大或有牙间隙的人可以使用牙缝刷,能有效清除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对于老年人牙齿松动明显者,使用牙线或牙缝刷要更加轻柔,避免损伤牙龈;儿童在家长指导下使用牙线,选择儿童专用牙线,防止操作不当造成牙龈损伤。
二、合理饮食
控制糖分摄入:减少糖果、蛋糕、甜饮料等含糖食品的摄入,因为口腔中的细菌会利用糖分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导致龋齿,进而引发牙周病。儿童应避免过多食用含糖零食和饮料,家长要控制儿童的糖分摄取量,可选择水果等健康甜味食品替代部分高糖食品;成年人也要注意减少糖分摄入,保持饮食均衡。
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芹菜、苹果等,进食时纤维食物对牙齿有清洁作用,能起到类似刷牙的机械清洁效果,帮助去除牙齿表面的菌斑。老年人牙齿咀嚼功能可能下降,可将蔬菜、水果制成软质食物食用;儿童可通过制作蔬菜沙拉、水果拼盘等方式增加富含纤维食物的摄入。
三、定期口腔检查
成年人: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洗牙,口腔医生可以通过专业检查发现早期牙周问题,如牙龈红肿、牙周袋形成等,并进行相应处理。有吸烟、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成年人应增加口腔检查频率,吸烟会加重牙周病的发展,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易引发牙周感染,这类人群每半年应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儿童: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就应带其进行首次口腔检查,之后每半年复查一次。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易出现龋齿、牙周相关问题,早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干预,比如发现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如吮指、吐舌等)及时纠正,预防牙周病的发生。
四、戒烟限酒
戒烟:吸烟是牙周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龈血液循环,降低口腔免疫力,加重牙周组织的炎症。吸烟者应积极戒烟,可通过逐渐减少吸烟量、使用戒烟辅助工具(如戒烟口香糖、戒烟贴等)等方式戒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要避免接触吸烟环境,防止二手烟的危害;成年人戒烟有助于改善牙周健康状况,降低牙周病的发病风险。
限酒:过量饮酒也会增加牙周病的发生风险,酒精会影响口腔的微生态环境,削弱口腔的防御功能。成年人应适量饮酒,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有牙周病的患者更要严格限制饮酒量,减少对牙周组织的刺激。
五、增强身体抵抗力
均衡营养: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D等)、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增强机体对牙周组织的支持和修复能力。例如,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牙龈结缔组织的完整性,缺乏维生素C易导致牙龈出血等问题,可通过多吃柑橘类水果、猕猴桃、西兰花等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对骨骼和牙齿的健康有益,可通过适当晒太阳(婴幼儿要注意防晒,避免长时间暴晒)以及食用深海鱼类、动物肝脏等获取维生素D。
适度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免疫力,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老年人运动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强度,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损伤,可选择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儿童要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1-2小时,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促进牙齿和颌骨的正常发育。
六、关注特殊人群牙周健康
孕妇:孕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易发生妊娠期牙龈炎,严重时可能影响胎儿健康。孕妇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每天刷牙、使用牙线等,孕期前3个月和后3个月避免进行复杂的口腔治疗,可在孕期4-6个月进行必要的口腔检查和简单治疗。孕期要保证营养均衡,增强身体抵抗力,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处理口腔问题。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牙周组织易发生感染且不易控制。这类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同时加强口腔护理,每天仔细刷牙、使用牙线,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洗牙,一般每3-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牙周病变,因为牙周感染也会影响血糖的控制。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骨质疏松等,且口腔组织出现退行性变化,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等,易发生牙周病。老年人要更加注重口腔清洁,选择软毛牙刷,使用温和的牙膏,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洗牙,对于有牙齿缺失的老年人,应及时进行义齿修复,恢复咀嚼功能,防止余留牙承受过大咬合力而加重牙周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