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有哪些如何治疗

来源:民福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或视力轻度下降,中期视物模糊、视野缺损,晚期严重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治疗包括控制血糖(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控制血压(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封闭无灌注区等阻止病变发展)、手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等情况时行玻璃体切割术挽救视力)。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1.早期症状

无明显自觉症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很多患者没有明显的眼部不适,这是因为早期病变对视力影响较小,视网膜的轻度病变可能不会引起患者主观上的感觉,但此时视网膜已经开始出现微血管瘤、小出血点等病理改变,这与高血糖导致视网膜血管通透性改变等因素相关,长期高血糖环境下,糖代谢紊乱影响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引发上述早期病理变化。

视力轻度下降:部分患者可能会感觉视力略有下降,但这种下降往往比较轻微,容易被忽视,特别是对于一些本身有近视或远视等屈光不正的患者,可能会认为是屈光状态的改变,而没有及时联想到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这与病变影响视网膜的感光和传导功能有关,视网膜的轻微病变干扰了正常的视觉信号传递。

2.中期症状

视物模糊:随着病情进展,视网膜病变加重,会出现视物模糊的情况,看东西变得不清晰,就像隔着一层雾一样。这是因为视网膜的水肿、渗出等病变影响了光线在视网膜上的聚焦和成像,视网膜组织的水肿使视网膜的结构变得不规则,影响了正常的视觉成像过程。

视野缺损:患者可能会感觉到视野中有部分区域看不清,出现视野缺损,比如看东西时周围的范围变小了,这是由于视网膜的病变累及了不同的区域,导致相应区域的视觉功能受损,视网膜不同部位的神经纤维受损会影响到视野的范围。

3.晚期症状

严重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到晚期,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纤维增殖等严重病变,会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新生血管的破裂出血会进一步加重视网膜的损伤,纤维增殖会牵拉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脱离等更严重的并发症,从而使视力急剧恶化,这是因为大量的出血和视网膜结构的破坏已经严重影响了视觉系统的正常功能。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1.控制血糖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并发视网膜病变,都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在生活方式方面,要合理饮食,根据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例如,一般成年糖尿病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50%-60%,同时保证蛋白质、脂肪等合理摄入,控制总热量的摄入以维持合适的体重;适量运动,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以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每周至少150分钟,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不同性别在运动耐受等方面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原则是合适的运动促进血糖控制。

药物治疗:使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降糖药物的选择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史、肝肾功能等因素,例如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是常用的一线降糖药物,如果患者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如肾功能不全等则需要调整用药,通过控制血糖水平来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因为长期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根本原因,持续的高血糖会不断损伤视网膜血管等组织。

2.控制血压

生活方式干预:高血压会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所以需要控制血压。在生活方式上,要低盐饮食,一般建议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调整,老年人可能对盐的耐受略有不同,但总体要限制盐的摄入;适量运动同样重要,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运动方式和强度可参考血糖控制中的运动原则,但更强调有助于血压控制的运动,如有氧运动等。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这些药物不仅可以降压,还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药物的选择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史等因素,例如对于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ARB类药物可能更具优势,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在药物选择上可能会有一些细微差别,但总体是通过控制血压来减轻视网膜血管的损伤,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

3.激光治疗

原理:利用激光的光凝作用,封闭视网膜的无灌注区、破坏新生血管等,减少视网膜缺血缺氧,从而阻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一步发展。激光治疗是通过精确的激光能量作用于视网膜病变部位,使病变区域的视网膜组织发生凝固等改变,改善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和代谢。

适用情况:适用于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明显视网膜水肿等情况的患者,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只要符合激光治疗的适应证,都可以考虑激光治疗,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眼部情况和全身状况来评估激光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年轻患者可能对激光治疗的耐受性较好,但仍需要谨慎评估,老年患者则需要考虑全身状况对激光治疗的耐受等情况。

4.手术治疗

玻璃体切割术: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严重的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情况时,需要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手术可以清除混浊的玻璃体,复位视网膜,对于挽救视力有重要作用。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评估,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在手术耐受性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年轻患者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术后仍需要注意眼部护理和康复,老年患者则需要更密切关注术后的全身和眼部并发症情况,如心脑血管等方面的风险等。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指由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属于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症状?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可能没有很明显的不适,但随着病情加重,会逐渐出现视力模糊,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失明。患者的血糖长期处于较高状态很有可能会引起小血管、神经损伤,比较常见的部位是视网膜、肢体末梢血管。糖尿病患者需要及时遵医嘱应用降血糖药物治疗,同时控制饮食,避免摄入刺激性强、高热量的食物,部分患者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怎么治疗?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确诊得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后,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进行血糖管理,将血糖控制好后可以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在血糖控制稳定基础上,可以通过激光治疗防止糖尿病患者失明。但如果已经是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则建议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切除混浊或血性玻璃体,使视网膜解剖复位,从而延缓病情的发展。治疗期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怎么治疗?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首先要应用降血糖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盐酸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格列吡嗪、阿卡波糖等。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其次,患者可以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能够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改善眼底血管微循环。对于出现黄斑水肿的患者,可以在眼内注射抗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部分患者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怎治疗好?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目前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为主。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血糖药物进行治疗,比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控制体内的血糖水平。对于非增殖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以进行激光治疗,能够使新生血管萎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怎样分期?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临床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分为6期,按发展顺序可分为轻度非增生期、中度非增生期、重度非增生期、增生早期、纤维增生期、增生晚期等,轻度非增生期患者多数表现为眼部出现微动脉瘤和细小的出血点;中度非增生期患者则可表现为黄白色硬性渗出和出血斑;重度非增生期者多表现出棉絮斑和出血斑;增生早期者则可表现出眼底新生
眼睛总是模糊是怎么回事
杨丽霞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眼睛模糊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眼睛疲、屈光不正、眼部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1.眼睛疲劳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开车或在弱光环境下用眼过度可能导致眼睛疲劳,引起短暂的视力模糊。 2.屈光不正 近视、远视或散光等屈光问题可能导致远处或近处的物体看起来模糊不清。 3.眼部疾病
眼睛出血怎么回事
杨丽霞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眼睛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症状,其可能和眼部外伤、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部炎症等相关。 1.眼部外伤 眼部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外力撞击、挫伤或刺伤,可能导致眼部血管破裂出血。 2.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使血管壁增厚、变硬,弹性降低,容易破裂出血。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导
眼睛可以恢复视力吗
杨丽霞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眼睛视力下降是否还可以恢复视力,应根据原因进行判断。 对于某些类型的视力下降,如近视、远视、散光,通过佩戴合适的眼镜或隐形眼镜,以及激光矫正手术,可以显著提高或恢复视力。白内障通过手术置换人工晶状体也能恢复视力。 对于青光眼、黄斑变性等慢性眼病,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部分恢复或保持视力。糖
视网膜病变是什么
杨丽霞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致盲。 糖尿病会损害血管,视网膜血管也不例外。长期高血糖水平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蛋白质和红细胞渗出,形成视网膜水肿、出血和新生血管形成。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视力模糊、眼前黑影、飞蚊症、视野缺损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
视网膜水肿什么意思
杨丽霞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视网膜水肿是指视网膜内的液体聚集,导致视网膜增厚和肿胀。 视网膜水肿是指视网膜组织中异常积聚液体,导致视网膜厚度增加和功能受损,这种状况通常由视网膜血管的渗漏或阻塞引起,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或其他眼部疾病的并发症。 视网膜水肿的症状可能包括视力模糊、视物变形、颜色感知改变
什么时间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
鲁平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糖尿病的并发症,都应积极预防,只有不发生,才不会出现不良的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发病5年之后要做眼科、肾脏、心脏等一系列的全身检查。2型糖尿病人,从发病之日起,就要关注所有的并发症,因为2型糖尿病在缓慢的发病过程中,前期就可以引起视网膜病变和心脏病变。所以,在发现糖尿病后需要提早进行检查,以早期明确是否存在相应的并发症,患者可就诊于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该去哪个科室就诊
董道权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患者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要去眼科就诊。首先患者可能因为不知情,去糖尿病内分泌专科就诊,医生通过观察血糖和全身情况后,如果看到照片显示视网膜病变比较严重,建议患者进行眼底检查,明确眼底病变程度以及状况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糖尿病患者如果控制血糖、保持血糖、血压、血脂稳定,出现其他问题,需要由相应专科进行处理。比如出现糖尿病足,建议患者选择糖
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李骏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由于糖尿病而导致的视网膜病变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长期慢性的高血糖,会对血管的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导致视网膜血管内皮逐渐增生。视网膜内皮细胞增生以后会导致血管管腔变得越来越细越来越窄,最终管腔闭锁。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大量的视网膜组织没有血供,出现严重地视网膜缺血缺氧的情况,从而导致视网膜功能下降,这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的原因
病变
苏振波 主任医师
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 三甲
在临床上,病变是指病人发生病症后,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出现好的变化或者有不良的变化。比如病人发生前臂骨折,在麻醉下及时进行手法复位,恢复骨折部位的对位力线,病人的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就说明在治疗过程中,病人的骨折症状已经有好的变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如何分期?
张燕妮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中医院 三甲
首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分为六期:第一期,可能是患者有微血管瘤,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第二期,可能是一般没有眼底的病变。第三期,患者了眼底出现棉絮状软性渗出。第四期,患者视网膜会脱落,失明。第五期,患者会出现视网膜前的出血。第六期,患者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形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的患者一般是没有明显自觉症状。有部分患者是出现不同的视力下降。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症状
姜静 副主任医师
鹰潭市人民医院 三甲
糖尿病的并发症中视网膜病变是非常常见的一个并发症,会严重的影响到糖尿病患者平时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最主要的症状就是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看近物和远物均视物不清,严重者会伴有视野缺损,甚至失明。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非增值期时就必须立即引起重视,严格地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并且要定期到眼科就诊,给予合适的治疗,在非增殖期经过积极的治疗。患者的视力
免费咨询